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写作教学任务设计的途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 写作教学任务设计的途径与实施案例 河北省廊坊市管道局中学杨海燕 年的暑假,万众瞩目,让无数教师千呼万唤、苦苦期盼的新教材终于亮相河北。教材甫一出现,即掀起狂潮。一线教师满脸问号:任务群设计如何实施?核心素养如何落实?最让人头疼的写作如何进行?专家培训的各种理论怎样才能真正落地? 关于核心素养的落实,王宁老师做了精炼的概括,她说,在语言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四部分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一个工具性的存在,其他三点都与此有关。简单概括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让学生能够做到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地语言文字,掌握了运用语言来表达的能力,那么他的思维能力就已经得到了训练,他的审美鉴赏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升,他的审美情趣也得到了培养,对文化的理解必然也有进步,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也将慢慢习得。 秉持这个理论,再结合教学经验,语文老师便都应该抱持一种理念,那就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时刻要有写作训练的意识,尽可能在每一节课中都能设置写作任务,哪怕是一个简单的仿写句子也好。因为哪怕是一个句子,学生在模仿过程中,也需要调动思维,思考句间关系,考虑词语贴切与否,修辞是否恰当,是否与原句保持了统一的思想基调等等,而在这样的思考与写作过程中,他们的语文学养已经在慢慢提升。 基于此,笔者对新教材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以新课程标准为总纲,开始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教学思路日渐明晰,写作任务的设定更贴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表达能力肉眼可见的提高,而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相应都得到了提升。学生在学习与写作教程中,探知了更广阔的文学世界,对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持续升温,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也不知不觉地流露在日常的言行中。 下面我以必修上册前三个单元为例,将落实写作教学任务的设计途径与操作方法做一下解说。 首先说设计途径。我设计了四个途径:1.依据主题定任务;2.依据文体定任务;3.根据课文内容定任务;4.根据表达方式定任务。其次是操作方法。笔者认为,语文不外乎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那我们就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完成具体写作任务。第一是听与写结合,可以听音乐写作品;第二是读与写结合,可以通过诵读来训练写作;第三是看与写结合,可以看视频观察镜头转换进行创作,如为文章某个重点部分用语言拍摄特写镜头;第四是画与写结合,可以通过为课文画插图的形式口头完成创作。 我们先详解设计途径。 依据主题和文体定任务这两个设计遵循的是新教材编写初衷这样一个大方向。新教材在每个单元后面都设有“单元学习任务”,而每个单元的学习任务中都有关于写作的任务。这个写作任务是教材编者基于整个单元的主题及文体所做的最精准的写作训练,目的就是将学生学习本单元的收获以写作的形式做呈现。 而依据具体课文和表达方式定任务这两个写作途径设计的初衷是虽然单元主题统一,但课文内容不同、文体各异,且因为文体的不同,表达方式的突出点也篇篇不同。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我在设计任务时会根据课文内容做一些小的片段练笔,再根据文体的要求强化某一种或两种表达方式的训练。下面是详细的展示: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青春激扬”。单元课文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从多个角度展示了青春的主题——内容彰显着青春昂扬的精神;写作者也正处于青春时代(除去昌耀是47岁,大多数都在二十出头);写作的时代也正是狂飙突进的阶段……而“单元学习任务”中的写作任务是写一首青春小诗。任务呼应了主题、规定了文体,以此检验学生们对青春的理解和对诗歌体裁的驾驭。学生们在学习完课文后,有触动,有震撼,有思索,有收获,于是作品也从多个方面展示了青春的模样与思考。如高一一班张英伟的《青春倒计时》:“蜘蛛从教室的房顶上/扯着丝线倒垂下来/悬挂在我的面前/随着窗外吹进来的风/摇摇晃晃/仿佛一个钟摆/正在进行着青春的倒计时”。还有高一一班焦昊的《颠倒的世界》:“夜晚,太阳从西方升起/雨滴从大地滴向天空/窗外的枫叶纷纷飘回树上/美味的零食正在吃我/繁重的作业正在写我/而梦想攫住了我”他们对青春的思考与描摹,明显展示了这个时代的特征。而学生能做这样的观察、思考与展示,我想他们的思维和审美以及社会参与意识已然得到了训练。 而根据课文内容和表达方式,我还设定了几个小的写作任务如下:1.模仿《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一首小诗;2.《百合花》任务——(1)以“野菊花”为意象,写一首小诗;(2)为文章画一幅插图,并口头阐释;(3)将课文结尾部分用语言拍摄一组特定镜头;3.《哦,香雪》任务——想象香雪与铅笔盒有关的几个情景,选择其中一个写作。 这几个任务设计的出发点是让学生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tiliana.com/mtlfz/10202.html
- 上一篇文章: 图解谁说针织不大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