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训练营周赛作品旗袍展播幽兰
旗袍情结 一袭青衣染就一树芳华两袖月光诉说绝世风雅行走在芳菲的流年里身着旗袍的女子永远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1.旗袍文/清晖 假若,是格格最先 八旗的江山,突起 凹陷,树木的精灵尽在 柳腰荡漾,一圈一圈曲线 四季的花枝横斜,襟口盘扣 锁紧春光秋色,雪白不能外露 如若端坐拂琴,思念的青衫少年 得得马蹄踏碎青石,和夕阳的身段 月光素白,灯影里,有红袖硏墨 襟前掉落的手绢,绣着青鸟 在梦外相传 横陈三千里河山 为谁穿上回忆 紫色是眷恋,在露珠没落前 捡一片五角枫,不做书签 请秋风含着,吹一曲口哨 或把竹影剪断,裁心意 于转身之间,开叉低点 遮住流年,挡住不舍 目光,再也找不回,从前 容若念雪,把梅花绣在胸前 清浅的时光,停留在昨天 遇见还遇见 那着旗袍女子的笑脸 .3.31 雪蝴蝶点评: 不能说这不是诗,但是更像形容词堆积分节的网络美文。读到第一节的时候,已经觉得语言生涩,强硬嫁接,有点故意为诗的感觉。读到后来,竟然觉得第一节原来是这首诗最好的一部分。硬是把大雅的整成了大俗。诗歌是创造和发现,堆积和搬弄词语诗性反而更弱。 2.旗袍文/待墨 袅袅花枝 嫣然色彩 拱桥流水 盘扣处 蝴蝶飞起 醉了,青石板 醉了,油纸伞 醉了,等在雨中的人 开衩处风姿尽显 如一池的矫荷 如天际的虹 惊艳了,哝音小巷 惊艳了,广漠塞北 惊艳了,不同肤色 一种文化 一种元素 在国际交流中 璨然绽放 .4.4 二猫简评: 这首结构呆板,内容单一,整得像歌词。几乎没有可取之处,望作者改变一下写作思路也许会更好。 3.旗袍文/云天 女人穿在身 男人看在眼 穿出来的是布料 穿不出来的是气质 这袅娜的身材 这蜿蜒的曲水 这开衩的童装 这欲拒还迎的欲望啊 这停不下来的表演 .4.1 中原读诗: 大多写旗袍的诗,基本赞美的比较多些,这首小诗反其道而行之,想法倒是不错,但表达略显直白,解说成份多了些,减损了诗意。可以尝试改变语言方式,深层挖掘一下也许会更好,个见。 4.旗袍文/袁洁 旧衣在绿色洗过的四月徘徊 皓腕如霜 香云纱上的幽兰还吐着香气 月影花白,花不过眼底的雨色 眸里的雾气氳湿了肩胛 惹恼了第一颗纽襻上撅起的嘴唇 人是清瘦的 瘦到了裙摆蹙眉 瘦过了暮春那行单薄的油菜花 粥热了又凉 咽不下的还有 饥不择食时卡在喉咙里的鱼刺 只有钟声 一声接一声 敲破了一张完整的黑色 如考官收走一沓只字未写的白卷 白卷步步紧逼 用除法,煎熬着桔黄色的窗户 冷茶 一地的废笔皱纸 清晨依偎在落满浮尘的荷叶袖旁 .4.1 梦中望月简评: 一直感觉一首好诗,首先是语言上,让读者读着舒服,能看进去。这首诗从第四节开始,节间诗意的跳跃过大,造成阅读的费解,与读者的隔。整体来看,作者心中有诗,作者在修辞的运用上,比较自然。个别语言表达和用词上,有点生硬和突兀,还能自然些,生动些。 另外,第二节的第二行的六个字,和第二节第三行的第八个字,个人感觉是两个错字。个见。 5.旗袍文/大观.汩罗氏 稿笺纸铺案灯下,一直想 致信,给小镇上的师傅 ——哑巴,让他回来吧 去时光中,充当小裁缝 潋滟的秦淮春秋,怎抵 半点儿旧上海的月光 ——谁,再去描述优雅 不重要,空兑现的支票,已让 民国一袭华美的袍,等过了 浮世清欢 窗下车灯如织,照亮暮晚 请让时光倒流,盘扣的 点数云烟,重将 烟雨深巷的油纸伞 摁进明天重逢的时光 .4.1 人生如戏评: 开篇切入点很好,很喜欢,值得学习,以写信的形式从怀念过渡到怀旧,点出秦淮,旧上海,民国,旗袍最具代表性的各个时代,旗袍本是国粹精典,要继承,传承,最后那句“摁进明天......”,体现出来,是升华。整体构架还好,只是第一次读眼花缭乱。有些用词比如‘时光,空兑现的支票’不用会更好。第一段第四句不用也行,别人也能读懂。两个破折号我没感觉到有太大作用,个见。 6.旗袍文/海底石 算来已十年有余 梧桐落雨,我在江南追一只蝴蝶 它带有油菜花的清香 从田野 没入巷道 寻觅,翻一块块青石板 它们滴答作响 响声跟随着翅膀 寻觅,眼见着它 落入你的衣裳 静谧了,整条巷道 .4.1 小朋友点评: 开头起句诗意开阔,引人入胜。语言也十分雅致,营造了一个江南水乡的春天,只是结尾稍乏力,尤其最后这句。另外感觉还可以再深入些。总体上还是很不错的一首小诗。 7.旗袍文/小燕子 紫。映衬出一张娇嫩的脸 大红的蜡烛,散发出 羞涩的光 青苔慢慢爬上影子 身前身后自顾自的打量 把肥硕的叶片塞进婀娜的身姿 再一点点析出生活的冷暖 她不叹息,也不懊悔 依旧用心的在那件旗袍上绣着。男人憨厚的笑,孩子脆脆的童音 都在她的指尖跳跃 旗袍上的薰衣草。静静绽放 .4.1 云起读诗: 写这首诗歌的作者一定是美好而安静的。诗歌第一节用一个“紫”字独立成句,瞬间定位了旗袍高贵的色泽。第二节,“肥硕的叶片塞进婀娜的身姿”,诗意在肥硕和婀娜的对比形容中拉扯出张力,同时巧妙地以“析出生活的冷暖”转入下一节的叙述。第三节是温馨的家庭生活的描写,从视觉写男人笑,听觉写孩子脆脆的童音,而她就在这样美好的氛围里面刺绣,绣旗袍,也绣美好的生活。最后一节“旗袍上的熏衣草。静静绽放”呈现出一幅画,安静地立在那里,仿佛恬静美好的旗袍女子也如薰衣草般静静绽放。不过,最后一句中,“旗袍上的薰衣草”是一个偏正短语,单独成句似乎不太妥当。 8.旗袍文/琼华连株 今晚,她们说起裙子 中国的,外国的 以及模特身上拽地的 我正在收拾婆母的衣橱 “旗袍” 我脱口而出 “它来自民国” 婆母曾这样向我介绍 那件长到小腿的旗袍,叉开得不高 祖母穿过,婆母穿过 她们没敢穿狠,都想让它多活几年 这些年婆母换过多件旗袍 那件来自民国的,始终在她衣柜里 现在,它已经褪色 我在考虑 今年的清明要不要把它 烧给爱美的婆母 .4.1 堇色年华评: 这首诗第一句比较吸引人,也比较自然地切入,然后列举了中国国外及模特等所穿的裙子,只是“拽地”一词用得比较生硬,拽地的拽多音字,通“曳”字,也可以用作“曳地”。作者用收拾婆母衣橱来引出旗袍,只是语句显得很平,“它来自民国”这句我感觉挺好的,只是作者把引号前面的“号用成了”号,引号居然用错,是一件遗憾的失误事情。再后面的三段只有最后一句有点让人心里发酸。但叙述过多,语句又平,这样就少了一些诗意。 9.旗袍文/湖 时间忽悠下去,绿肥红瘦 衣柜里的"丝绸之路"和女人 在那年舞台表演后 只剩牵挂 生活有多不小心,把气质积累 深爱的款式试了试美 纽扣惊叹了距离 溪流不甘走形 急切适应春,穿越迷雾 明月做操 晨风跑步 .4.2 莫浪点评: 我读了好几遍,迟迟不敢写简短的点评。我不知道要说些什么,感到一种无能为力,是对自己写诗的警醒,是对一次普通练习的自我审视。我不知道这等于什么也没说的点评是不是也给作者什么也不曾带来。这首诗在想法上很模糊的感觉,什么叫纽扣惊叹了距离?这陌生化处理,看起来诗情画意,想一想是不是很虚无缥缈?诗要有所表达,有所传达,别样的新鲜感。建议多读好诗,寻找自己对细微的发现力。问好作者。 10.旗袍文/小春 初见时,一切刚刚好,旗袍上开着 三月的馥丽,青春没有 多一寸累赘 开花的美人,造梦的英雄 在逼仄的屋檐下,反复排练 关于背叛 的舞台剧 烟火是各自的,温存也是 相遇不过是侧身相逢时,那颤栗、躲闪和 微微一笑 多么巧啊,我们有着 共同的伤疤,同一个角色 碰巧煮好的芝麻糊,一曲 放浪形骸的舞 也仅此而已,惊心动魄的泪 这一生,有人看到过 他未竟的小说里,永远生长着 一个美人,永远把春天 穿在身上 她不知道 .4.3 sala评: 第一小节从回忆切入,把旗袍与青春相连,“没有多一寸赘肉”直截从直观感受把读者带入澎湃的回忆。第二小节则把与旗袍相关联的美人,与美人相关联的英雄串接在一起,像一部舞台剧,让我们看到叛逆的青春,理想与现实的碰撞。第三小节与第二小节气息相随,将读者带入剧情,然而“芝麻糊"和“放浪形骸的舞”让气息受阻,让读者瞬间跳戏了。第四小节运用叙过的语言,让人又回到剧情,与主角共振。第五小节则把人到中年回首青春,甚至初恋的迷离都印在了一个穿旗袍的背影里。最后一个小节虽然只有一句话,却是一个剧情最高潮,因为暗恋,很多时候,你不知道你一直在我心里,我也不知道我一直在他(她)心里…… 11.旗袍文/卜丫 人潮退去。灯光摇曳 别珠花簪的女子,领如蝤蛴 轻启,红漆樟木箱 揭开绒布取出龙凤旗袍。 抚摸,面如桃花 琵琶襟。红底金物 花扣盘旋扭结,两两相和 她想起四十年前那日 昨夜,他从梦里走来 闺女明早初嫁,美目桃腮 恰似当年的自己。他也在思念吧 她摇了摇头,回过神来 拭去脸颊的清泪 微风吹开窗棂 一束月光温和地洒在她脸上 .4.3 笑笑简评: 第一小节由第一句人潮退去呈现一个生动场景,灯火阑珊处,四十年前那期待已久的红嫁衣。第二节的转折到女儿即将出嫁,联想到自己,她在月光下睹物思人的故事。由于前面三节赘述而让第四节的略有诗意,也显得有些突兀,造成与前面脱节,让这首诗没有了特点,只是对回忆的再现。 12.旗袍文/芙蓉 衣架的曲径通向 衣柜最深处 最美的青春,不在年三月 蝴蝶们眷顾的上海永安百货橱窗 是被穿在西南联大的女学生们身上 有香味的书签,带着流苏摇摆 从北平到昆明 盘扣开叉处是最美的一页,未曾 被子弹穿破 现在它老了 老得,连晒太阳都变成一件奢侈的事 .4.1 葛郡简评: 本文很好的通过现代诗的技巧、手法完成了意象,最终提出鲜明的主旨。 第一节通过“衣架”、“衣柜”两个词引发回忆,大幕徐徐拉开,引发读者探究过去历史的好奇心。“最深处”厉害,一是为时间的久远埋下伏笔,下一小节予以关联,场景是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二是回忆社会变迁的久远,展示当时恢宏盛大的追求自由、平等、真理的历史画卷,这直接为本文的主旨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是一箭双雕的词,是铺垫,是氛围。 第二小节,通过对比的手法(其实二三两个小节结合一块读比较好),引出作者的观点:“最美的青春”不是在“永安百货橱窗”这个地方,更不是“蝴蝶们”,我们都知道,“蝴蝶”是当时上海最红的明星名媛,“永安百货”更是相当于今天顶奢展汇地,旗袍兴于二十年代末,盛于三十年代,蝴蝶们代表当时的上流名媛的生活风尚,这都不美,那谁穿才是“最美”呢?张力被进一步拉紧! 第三节,作者直抒胸臆,是“穿在西南联大的女学生们身上有香味的书签”。为什么说学生的青布旗袍就是“最美”呢?这里“北京到昆明”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一句有双重意义,即是当时的真实历史事件回顾,也是指对自由、平等追求的女权运动过程的暗喻! “盘扣开叉处是最美的一页”:从张爱玲说:“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我们进一步确信旗袍诞生之初是平直的,是没有开叉的或开叉很低的。身处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碰撞,身处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学生自然引发并参与当时的女权运动当中,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时尚的先导,青布旗袍的风尚一时传遍全国,以至社会名流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这时的旗袍凸现女性的胸部、腰部、腿部的曲线之美,更受西方时尚的影响,旗袍的左侧不但有了开叉,且左右开叉越来越高(右侧靠盘扣决定高度),以至引发社会保守言论批评之声日重。有压力就有屈服,有屈服就有反抗,所以这一段历史时期,旗袍的开叉,一段时间高,一段时间低,低至盖到脚面成了“扫地旗袍”,高至膝盖以上到大腿侧。当然不是所有学生都这么极端,介绍这段历史我们就真正了解作者的点睛之笔:“未曾被子弹穿破”。什么意思呢?――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真的没有什么,哪怕是子弹!很锋利这句!“子弹”是旧思想的禁锢和压迫的暗喻,“旗袍开叉”则代表这一抗争的意象,是女性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是女性打破禁忌对美的追求。 写到这里,我们看到作者通过反差巨大的对比,强力直指的暗喻把读者情绪充分调动,意象的柱子已经架起结构,文本创造的氛围打达到了高潮,以至于欲罢不能! 第四小节,我们再一次读下原文: 现在它老了 老得,连晒太阳都变成一件奢侈的事 ―― 真心话,感觉收的太急。前边都准备扛枪上战场拼刺了,这边通知说,别打了,和解停战了。我的比喻不是很恰当哈。总而言之是说今天的女性不再穿旗袍,或者不是普遍的穿旗袍,“老得”不晒太阳与第一节“曲径”、“最深处”前后关照,间接也是表达对那个时代的敬意和怀念! 总而言之,这是一篇不错的文章,较多运用了各种技巧,践行在学以致用的前进路上;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摆脱了以往老套意象,一说旗袍就是相思,就是油纸伞,就是卿卿我我,他从一个新的角度,从一个斗士的角度,从一个变革前进的角度,阐述了旗袍的历史意义、进步意义,不是一般的个体“小美”,是一种追求的“大美”体现。 13.旗袍文/夕耕 七月流火,眼中窜出火焰 喷墨绿瘦红肥 穿过岁月长河。淘洗,浸染 曲线流淌出古典韵律 一株秋荷,泅出露珠 是大明湖畔隔岸的女子 春潮荡漾。一袭纤丝护体 精心梳理的秀发,甜甜的酒窝 深情地,一笑倾城 倾国 .4.3 心静如水评: 1.一首诗歌里面尽量少用成语,用自己的语言转化,表达出来。 2.起句,不知道跟旗袍有多大关系。“七月流火”百度了一下,意思是天气转凉的时候。如果是交代时间,那可以不要,与后面的“秋荷”重复了。 3.语言很美,但是缺乏诗意。 14.旗袍文/冬儿 我准备好尺子丝绸 准备好一切雨露和阳光 你就是一幅靓丽的春景图 一袭青衣 清雅秀娴 是一款走心的唐诗宋词 是一抹魅惑的烟雨江南 是我梦中浅笑的乌篷船 一步步靠近 我站在里面 摇曳着曼妙身姿 眺望着 往来的风 绣花针顶着青丝盘扣 轻轻撞击一把油纸伞 落在蔷薇上 滑下 一滴雨 .4.4 手心评: 1.整首诗歌处于主观性强的状态,但想要表达什么立意却没有。 2.诗歌分四个环节,四节各说各自的,感觉结构松散。 3.整体没有细节呈现。 4.第四节油纸伞的出现与前三节没有一丝相联突然出现,感觉有些突兀了。 评诗只说缺点了,有不到之处还请诗友包涵! 15.旗袍文/小梦 ――有感于张爱玲照片 蝉鸣滴落, 八月悬挂在梢头。 屋角海棠绽放。 窗前站着穿旗袍的女子。 转过街,像那迷失的风。 她衣襟刺绣着旧时的认真。 散落一地的冷艳, 模糊了世俗。 风吹过云的波纹, 是唇间涌动的暗语。 用笔尖刻画, 不宜抵达的真相。 .4.3 乐果点评: 题记指向张爱玲,但全诗并没有明显的读出特属于张爱玲的东西,比如我们可以把她读成题另外的一张民国旗袍老照片。有个别用词值得商榷推敲,个别转换不圆润。整体稍显单薄但也算完成了。 16.旗袍文/清风徐来 穿得起旗袍的是月亮,在乡野 她每天都换一件。你又丝毫感觉不到妖娆 能把旗袍穿得风生水起的,也只有月亮 她裸露出的雪白,是种慷慨 让人自惭形秽 我知道自己,永远都不可能拥有一件漂亮衣裳 这让我一边嫉妒着,又一边暗自赞赏 鸟儿们开始互问早安 天空有熄灭的灯盏 .4.4 王二宝点评: 16号乍看起来很美,不错的一首,细读发现几处问题。 1.空洞,旗袍的人性化,灵性化,丝毫没有。 2,指向不明。“晚上的云彩” 17.旗袍文/蓝叶子 午后,她沿着时光的对角线 退回到一付精致的衣架,瞥见姑妈 端坐在扇骨上,指使侍女筹备一场盛大的path 眼角的余光,像一把水果刀 一层层剥开她身上的梨皮 “一件磁青薄绸旗袍” 哪里该凸,哪里该凹 哪里能掐出水,喂饱一群饥饿的眼神 一只完美的梨核 被赤裸的目光摆放进金漆托盘 食客们纷纷举起刀叉示好 爵士乐顺着小腹滑向膝盖 脚踝,她纸页一样浮起来沉下去 亲爱的乔琪手执穿心剑,十步之遥 “你裹着,一具将要失去灵魂的躯壳 到哪里去安息” .4.4 小幸运评: 首先,path这个词的意思是小路,我想诗人想表达的party,要不怎么用盛大来形容。总体来说,这首诗的切入点很好,第一节读下来(如果单词换成中文的话)我很期待后面的画面。第二节开始有点累赘,我也觉得撒下了迷雾。第三节,觉得像一块美食要被人分割,可能作者将想要表达的东西藏得太深吧,直到第四节,仿佛是西方文明向东西文化的一种挑战?(说实话我读了不下五遍,还是没有懂)最后一句,引用,不知来自何处?(突然觉得我还是读的书太少了)。总体来讲,关于“旗袍”或者关于一个人,或者其它的,最后的结局很是无力。不过,我个人觉得,这首诗值得修改,在后面的结构和表达上再调整,加细,会是一首好诗。 18.旗袍文/桃生 被水波选中的人儿,走过青石小巷 撑油纸伞 咿咿呀呀的小曲 在心里,唱一遍就丢失一次 假如黄昏时你看见那个 穿旗袍的女子 不要喊她 否则,你也会 融入茫茫夜色 .4.4 月窗评: 旗袍是美的象征,是传统,也是文化。从描写情景到表达,也能看到转呈,从写的角度看,没有什么毛病可说。但旗袍起源到现在几百年间,落笔旗袍上世纪多一点,不是说写诗不能回到某个时代,我个人觉得诗歌应该是有时代气质的。把某时代嫁接服务当下更好。旗袍是象征,是美的魅惑,从合题上说也说的过去。但总体上的语言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没有作者自己的意识流注,也成了这个诗歌的问题。 19.旗袍文/花梨 伍氏祠堂。有仙草 风骨,薄 花为容,水为骨 四小姐只穿旗袍 十六岁,媒人踏破门槛 十七岁,嫁海龙屯土司杨少 万历二十八年。屯破 玉龙飞 绣花楼前,四小姐穿最好的 旗袍,纵身跳下。仿佛 只有这样,旗袍才具有 完整性 .4.4 吁度简评: 散文化表达贯穿始终,故事是讲清楚了,旗袍交代完整了,风骨也一目了然了,但恕我眼拙,并未看出太多的诗意。另外,写旗袍句句不离旗袍,这样近的距离,诗意很难自然而然地生发。 20.旗袍文/芷茗 雨纷纷。油纸伞下 妹妹,走在天青色的烟雾里 麻花辫一甩一甩的 她一直走啊 从苏州走到上海,从吴侬到软语 战火映红过她的脸,灯笼照过她回家的路 她脸庞清洁呀,乳汁饱满 她一生都没走出那件绸布衫 .4.4 谢发印评: 顺。太顺了。是该诗的长处,也是容易让读者质疑的地方。个人以为,该诗受《雨巷》影响太深,意象的选择待斟酌。结尾是对全诗起到了提升作用。值得嘉许,但该句却给人似曾相识之感。期待每人都能在化用无痕的路上走得更远。共勉。 21.旗袍文/海风寒 “我们回不去了。” 此刻,很安静 她安静地 躺成博物馆的名画 如其所想,袖珍剧落幕 赭红色,裹住瘦小的腰身 于千万人中,她不是 护士小周,斯家小娘 织金云朵里的鸟,羽毛 暗了,蛀了 终究 死在绢帛上 .4.4 牧野点评: 诚然,这首诗下了一定的功夫,而我也查阅了百度,表面看,玄深,美,有乐感,有韵律,单是第一句,就能唬住很多人,它引用了龙梅子的一首歌《苦雨》的半句,用物是人非式的总结或悬念(跟铁骨老师学的),很沧桑,下一段写芭比娃娃,穿上旗袍也很美,纯真嘛,最后一段,就复杂了,引用了张爱玲的《茉莉香片》,有些还未改,只改霉了为蛀了,改屏风为绢帛,有抄袭的成分,但若用自已的语言,表达一个女人穿上旗袍,显优雅、知性美,整首诗,还是非常棒的。(当然这首诗应是一个女士写) 22.旗袍文/朵朵 主人长眠已久。白底蝴蝶旗袍 依旧能勾勒出主人曼妙的身姿 而无法勾勒的是 褪色的历史 我试图在脑海中 还原每一个周旋的瞬间 红唇,美酒,恰到好处的开叉 以及刚刚撬出口的情报 翩翩蝶影,在灯光下游移 又消失 .4.4 高庆周点评: 开头自己由人到物,然后由物及人展开路。“主人长眠已久。”很好的告诉了读者,这是一个人与旗袍有关的故事,抓住了读者的心理。“恰到好处的开叉”一语双关,留白非常到位。全诗勾勒出了一个美丽机智的谍报美女形象。学习了。 23.旗袍文/不爱和尚 她被装进一个蓝色套子 有人大喊“小心” 我不知道那桔皮树花纹有多么紧凑 生活仅露出白色的脚趾 大匹的烛光裹住尘埃 她的翘臀,曾分割晨昏的丝质曲线 我能说什么呢 ――在纪念堂,一个人轻易就迷失了走向 .4.4 曹勇评: 这首诗读了好几遍,才品到了诗中的个味,让我有了些眉目。我感觉整体写的有些肤浅,没有把旗袍的内涵写出来,让读者不能从诗中找到旗袍的身影。 24.旗袍文/梦在深巷 灯是朦胧的 碎花旗袍是包裹着清瘦潺缓的小桥流水 从盘扣里,可以抽出秦淮河的桨撸声 竖起的衣领下,牡丹亭的梦藏匿着 或者与桃花扇有关的影子 对岸一身长衫的男子,还会不会 问二十四桥的红药,到底多红 那些属于花间的词 拽出凹凸玲珑的山水诗。让曲线,莲步,妖娆 同时出现在一低头的浅笑 高挽的云髻,内敛的性感,高叉的春光 从高挺的身腰,眩晕了几许目光 而今,含而不露的风雅女子正坐在我的诗稿 等桃花相认 .4.2 把酒临风评: 我确定看了三遍,对一个初学者来说,写评是头一次,不对,应该是第二次,我有点忐忑,作者写到了秦淮河,牡丹亭,桃花扇,是不是想写出一种古典美,我只是猜测,而大量的修辞又一而再,再二三的用,这在一首诗里,应该不是好事。但整首诗在这样的写法下,应该是失败的,这只是我个人之见,也可能有错误。因为,我是也初学者,请包涵! 25.旗袍文/若惜不弃 艳红,墨绿,青花,素白 每一件都在说着 大长腿的幸福 它们保守着三围的秘密 似风,似水,似高山上的雪莲 摇曳一幕春光 牵着男人的眼睛,潋滟 每一处风景都有 优美的曲线 .4.4 茶行者点评: 在诗的第一节,能直接看出作者想表达旗袍颜色的丰富多彩,以及穿旗袍对长腿的彰显,它是通过旗袍的反向诉说来完成的,一个挺好的表达方式。 第二节,作者应该是要写穿旗袍所展示出的女子的气质风韵。“似风,似水,似高山上的雪莲”给人有了一种飘逸、冰洁、凝练的感觉。这一节的其他两句似乎是多余的白话,无法起到诗意支撑和衔接。 第三节,依然讲穿旗袍的效果。即能展示优美曲线,也能吸引男人目光。潋滟一词在此可能会显得比较空,只是一个词,而无法影响诗句。 综合的感观和认知是,作者在结构上会有重复,且大部分语言属于直接描述,直抒胸臆,看起来更像散文,在诗意构造上可以进一步拓开和深挖。 26.旗袍文/暮然回首 从第一颗盘扣开始,向右 经过她的锁骨,腋下,一路蜿蜒起伏着 共八颗。再往下 两条包了边的开衩 是一幅画的静止 也是一波水的荡漾 这时候雨突然落下来 应该有一朵伞盛开在她身边 别让寂寥的背影,硌疼了那条 古老的小巷 .4.4 磨房驴子简评: 该诗白描的手法起笔描述旗袍,但诗意稍欠,后面突然跳跃,让人想起戴望舒《雨巷》中的那个女子,身着旗袍却没有打伞,不禁有怜香惜玉之心。结尾很好。 27.旗袍文/明镜台 挂在衣橱多久了 她忘了 她总减肥又很快更肥 无论怎样努力 依然无法套上它 这特制的旗袍 像他给的爱 任凭你百般努力 永远不合身 .4.4 小城六六点评: 好诗总是能给读者留下一些想像与思考。这首显然写得单薄了,有些散文式,诗味不足。最后两句也是多余。 28.旗袍文/袁好 那年仲夏,一袭玫瑰色的旗袍 从进村的泥路开始缓缓前行 坑坑洼洼的路面在她身后 像一群懵懂的羊群 胸未点痣的山村人,不解花语 在背后指指戳戳说是一病。说这是城里来的妖精 指不定哪天又蛊惑上谁 山坡上多少花开了,又落了 小囡囡,一朵白里透红的花骨朵 像她的母亲一样,没穿过裙子 也没见过旗袍 风中。一种色彩,一种寂静 翻过来。翻过去 没有人知道这唯一的一袭旗袍 一朵玫瑰花,如何开在山野 潜入了梦 像火苗般蔓延 .4.4 江小米点评: 这首诗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作者想借用旗袍这个元素来表达一个女子勇敢面对山村人的落后和指点。一般来说,这个题目很容易写成那种落入俗套的人物和故事。很明显,作者想摆脱这点。只是思想是有了,而笔力有些跟不上。我从诗中看出的问题有:有些句子过于啰嗦,可以简洁。语言还需要斟酌,略有生硬的地方。第三段,“像她的母亲一样,没穿过裙子,也没有见过旗袍”,我有点不理解,这孩子应该是前面这个旗袍女子的孩子,那这样写就矛盾了;如果不是前面旗袍女子的孩子,那这句就突兀了。最后一段,仿佛是为写而写,我认为第一二句可以删去。 29.旗袍文/呆子看戏 “严冷方正的清教徒之风。” 她说完这句话之后 把更多的歧义丢给了我们 至于正名 那是嘴角上扬的余味 在美形成的峰顶 就像此刻,旗袍裹着你 像裹着一鼎爱的容器 .4.4 小虫简评: 这首诗给我的印象是,语言凝练干净,不拖沓,没有多余的字词。一首诗歌,不在篇幅,能打开我们的思绪,有直击内心的气息,令人有所喜有所哀,有所嗔怒,就不愧为一首好诗。但是,有时因为短,作者又极尽表达更多的东西,会造成语言偏于骨感,缺少诗的盈润。此诗作者是高明的,以自己的功力规避了这样的不足。 30.旗袍文/北辰 在苏州,有折皱的山水 往返的走廊和亭台 荷镶在天上,花叶如云舒展 鱼儿自由浅底 拱桥上的人低头 就往返于虚实之境 从民国走来的女子,身着 谜一样的江南 .4.4 初见点评: 诗歌最大的特点是出新,这首诗明显落入了俗套,语言陈旧而且空洞无內容。 31.旗袍文/简馨兮 当时 我就在一本书里坐着 夕阳趟过河,余晖拢起河水的寒意 身体里骤然响起 一阵不同寻常的声音 我尽力抬起牙齿的受重力 以免它们磕磕碰碰伤了某一个音节 那个时候,我的上下牙齿 已经从对一个词的怜爱急速转向惊悚 这不是它的本意 旗袍是美好的事物,由此可以引发 一连串故事情节中你所能想到的 抑或意想不到的衍生物 你代表所有观众,把我也牵扯进去 实际上我还在书中 门窗紧闭,能肆意走进来的 除了一小截光 夕光,暮色的反光,月光 或许,等到第二天会有晨光 和她的附属品 替我翻翻书,翻到 有泛黄旧照片的那一页 暗光慵懒,对襟祥和 .4.4 南在南方评: 水平有限,我是读了n遍才说出对这首诗的看法的。作者有一定诗写的能力,前三行开头,非常不错,境造的也好。词语用法不错,但过于依赖词语而不是诗歌本身的进行。最后几行,几个光的运用实在太伤害诗意,重复得拖沓,毫无意义。收尾还是蛮漂亮的。作者可能受到了一些误导。只在词语上下功夫,而忘了情感的抵达,需调整方向。 32.旗袍文/无言 那时他年少她眼睛清澈 我准备好了一树桃花开在三月 我把18岁的张爱玲安排在树下 蝴蝶盘扣月白色素绫裹不住起伏的青春 删去胡兰成的身前身后事 等 一身蓝布长衫白围巾 踩着哒哒的青石板路走过来 噢你也在这里吗 .4.4 梓木评: 这是熟悉张爱玲和胡兰成故事的人,才可以写出的诗。作者构建了一个三人场景,将自己置于心目中张胡二人爱情故事的重构者,也是旁观者,呈现出一个美好结局的张胡故事,但“删去胡兰成的身前身后事”一句,却是诗意所在,也是整个诗想要营造的张爱玲、胡兰成美好爱情的基石,用意精巧。因为现实中的胡兰成,辜负了张爱玲。张爱玲遇到胡兰成时,胡兰成已是中年,张爱玲24岁,胡兰成38岁,诗的开篇,把二人设定为年华相当,不妥。或者诗人想表达另一种诗意,诗人把胡兰成从张爱玲的爱情中删除,假设了一个年华相当的少年,在岁月深处,安静地等着张爱玲。 33.旗袍文/正义麻雀 一把油纸伞 一条悠悠的石阶小道 一袭蒙蒙细雨 一丝低眉颦笑 梦想侵淫 溺于婀娜 一个叫张爱玲女子 笔下的凄美悲壮 典雅、高贵 .4.4 梁梓简评: 作者用简短的篇幅构筑了一个小场景,但是缺少旗袍与人的相同特质,旗袍有着怎样的文化底蕴?张爱玲有着怎样的灵魂?很显然作者没有写出对二者的独特的感觉。没有对题目很好的诠释和把握,及物的诗,要写出它的独有的特质才好“如果你的烟灰缸不是独一无二的,那你就不要提及它”,当然按这个要求有点高,但是希望能写的更好不是吗? 34.旗袍文/斗者 一场邂逅,世界暂时封闭 带你入长巷,城市彻底安静下来 油纸伞下 一些雨滴蒸成水雾 另一些收拢,顺檐而淌 更多的,静止在你我之外 ——爱和冲动对此视而不见 .4.4 梁梓简评: 关于旗袍,“认为旗袍的源头应是西周麻布窄形筒装或先秦两汉的深衣”作者对题目的认知或者受限于电影旗袍,或者民国的大环境。如果单从美学,服饰本身,写出自己对旗袍的认知更好,诗歌是对人说话,写出自己对人与事的理解以及再造,很显然作者对这方面是欠缺的未曾提及的。即便是构建了一个小场景,小片段,也有些朦胧,晦涩不够清晰。 35.旗袍文/桃小怪 春天的街道上开满海棠 如新装上架的橱窗,引诱 女孩儿们偷瞄 若时光倒流,北平的街头 会不会偶遇陆眉或者徽因 十五六岁年纪,短发,明眸 定是着了月白色旗袍 或棉布或锦缎 恰恰绣了海棠,疏枝 .4.4 莫浪点评: 很古典,也很普通。旗袍,联想到民国才女,美的邂逅,美的描述。缺的是新奇的表达。 -END- 本期作者:乌鸦训练营学员 本期作品收集:若兮兰嫣 本期编辑:淡紫幽香 图片来源于网络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tiliana.com/mtlhy/6498.html
- 上一篇文章: 后悔没有早点知道这10家原创风格TB店,
- 下一篇文章: YanneDesign设计故事复古时装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