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规范化 http://pf.39.net/bdfyy/zjft/180423/6185586.html
自幼写诗,胡乱几句。记不住具体年龄,只记得行为诡秘。写毕藏入小木箱,藏入即飞快落锁。后来小木箱失踪。按时间推算,我人生第一批诗稿,应写在10岁之前。小木箱失踪,胆战心惊,惶惶中更加依赖写诗安慰自我,不料课堂上被同学抢去纸条,告发校方,被通知:“……该女生本属黑五类子女,校方革委会还是以教育为主,将其划入‘可以改造好’之列,但其不思悔改,小资情调特别严重。经学校革委会研究决定给予处分。处分一:立即开除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处分二:不准许升入初中。”以上文件,刻骨铭心。母亲亲自到学校接受处理,黑着脸埋着头奔出校门,当街读完这份文件,一把拽我到面前,再推开,举起巴掌,又垂下,说,鬼写鬼写什么啊!初中都没得读了啊!知不知道你这辈子完了啊!这个污点在你档案里一生啊!天塌地陷,世界末日。那一天,那一刻,那种危险,深深烙印在岁月之中,永不消逝。那一年我12岁。背起书包,四处流浪,异地借读。借读生没有资格领取课本,最重要事情是每夜抄写借来的课本并装订成册。自然无暇也不敢偷偷写诗,但慢慢揣摩到可以把诗句变异,现身在公开的作文之中。于是作文成绩好得出奇,经常满分,经常成为全班范文。这是12岁至14岁。高中时期,语文成绩的优异令我蜚声校园内外。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在自豪之余,不免偶尔充当我保护伞,便以一丝宠爱抵挡万般羞辱。百感交集,诗兴大发。不过此时已经学会保护自己,只在课余时间,只在江河湖畔,只在无人处,肆意狂写,写完即撕成碎片,统统撒入水中。这是15至17岁。末代知青,集体住宿,四周全是监视之眼。只写宏大话语,类似“鸟不高飞啊,怎知蓝天之阔,人不远行啊,怎知世界之大。”这是18岁至19岁。招生回城,就读冶金医专,学习卫生专业。那段时间结束,新时期文学春雷滚滚,写作灵感如火山爆发:诗歌、小说、散文、童话、神话、寓言,什么感觉来了就写什么。所有暗伤,都化作涓涓诗流,写满一个笔记本又一个笔记本。这是20岁至23岁。为代表班级参加某个大型赛诗会。我在食堂,一边吃饭一边笔走龙蛇,写了一首《雷锋之歌》,由耿海倾同学,在武钢工人文化宫登台演出,该同学天生好嗓音,又在红小兵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演出多年,一番声情并茂朗诵,打动无数人心。一位文学杂志社编辑,恰巧在现场,恰巧被打动,因此我的诗歌顺利变成铅字,获得公开出版。从此,约稿从大江南北纷至沓来。由自己一首最浅薄最装腔作势的诗,我走进了写作生涯。这是23岁至26岁。弃医从文,再度入学。于武汉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同时恋爱来临。恋爱带来茂盛诗句,也带来再度羞辱。诗稿本被偷走,被传阅,被羞辱。最糟糕是被法庭采用为判罪证据,友人被判有罪,锒铛入狱。某个黑夜,我第一次,烧毁诗稿,中断写诗。这是26岁至28岁,只写小说。小说获得全国性反响,写诗欲望故态复萌,但绝对只是私下写写,绝对不公开发表。这是29岁至30岁。第二次烧毁诗稿,在16年婚姻结束之后。走出婚姻,个人空间日渐宽阔。靠文友极力怂恿,试着让私藏的诗歌面世。诗人海男对我鼓励最多,我在她的《大家》也就发表最多。但依旧杯弓蛇影,十分畏缩。这是45岁前后。第三次大规模烧毁诗稿,大约是在五六年前。某个漆黑凌晨,忽地就害怕被人发现诗稿,忽地就觉得无地自容,忽地就认定所有诗句的最终意义是“无”。年8月至11月,我去了美国IOWA大学国际协作计划。住在IOWA河边,每天傍晚在明艳的秋色中慢跑,天空总是蓝得叫人想哭,云朵总是白得叫人想笑,空气新鲜得总是脑洞大开,诗如泉涌,总是。临别与友人聚餐“水电站”餐馆,酒壮怂人胆:我得出版一本诗集。年,整理诗稿,约见陈垦,让自己受到一个认真负责出版合同的约束,以免一时冲动,再来一把火,销毁所有诗句。暗暗,更有一种期待,那就是:诗集一旦出版,恐惧不治而愈。有生之年,不再屈服于羞辱,不再过度害怕他人,不再总是更多地感知生存的可憎。平和降临,终于。

作者简介:

池莉,当代著名作家,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武汉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连续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著有小说《来来往往》、《烦恼人生》、作品合集《汉口情景》等,曾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小说选刊奖等50余项奖项,多部小说被改编为影视作品。本文摘自《池莉诗集·69》。

相关链接:

晨…

晨事

一面

独立

偶像

冬荷

囚徒

绝望

墨意

此刻

那时

坎儿

换灯

乱阵

私语

空椅

走路

暖意

无题

想西藏

观晨云

夕照里

十字缘

小而低

小花儿

荷之新

朱槿缘

陈行甲

寇与奴

瞎与坑

这张脸

见沙良

黄杨女

说方方

男子汉

收菜……

白桦如梦

同学新月

渔鼓父女

无翅之梦

遥望梁山

秋日私语

冬夜听雨

冬荷之死

梅花小传

凯赛大桥

老井死了

混蛋莫雷

流水之声

一丝不苟

蜀地物语

七姊妹花

命运之印

师恩无价

五四百年

甜菜疙瘩

鞠躬是爱

画与文学

崖柏先生

新牙来了

孔林二月兰

金琥寻家记

长寿花开了

燃烧的芦苇

天使与禽兽

金子与白菜

儿子与母亲

再遇遇罗克

陌生的稔熟

风中的梧桐

草原捡石记

导游卢国强

治印的广春

寂寞的雷鸣

龙骨生死记

疫后访友记

白色的紫薇

母亲的希望

小小马蹄莲

落叶的心思

年末的晚辉

今日的感恩

王蒙与方方

老舍的济南

林肯这个人总理说“简”

读书像什么?

《湖上书》序

孔子的这段话

这棵秋天的树

北方有一朵花

瞭望乌拉盖河

黄裳的新与旧

简·爱的爱与憎

木心的一首诗

在这样的夜里

被淹没的蜀葵

在石头上刻字

拉皮诺埃现象

胡适说郭沫若

它与死亡对峙

迎面而来的脸

新月又在升起

我的三位母亲

再读《水浒传》

“勿忘我”与狗

孔子最后的月光

说说胡适的体贴

乔羽的平民作派

从大召广场看云

乔羽的平民做派

我的战友在武汉

酌磨堂里长春藤

岁月深处的油灯

蒙台梭利的光芒

夹在书中的桐叶

小时候的那个梦

呼和浩特的澄月

被囚禁的月牙儿

西西弗斯的月亮

今天的小月牙儿

在贾堌堆看星星

周凤羽先生小记

一名士兵的感激

那一个月零八天

邵平瓜与老王瓜

遇到你是我的福分

由一蓬红叶想到的

“姚明石”的岁月

重读鲁迅《野草》

猛龙队打得真棒!

石头缝中的小松苗

森林之外的一棵树

雪芳的翠鸟及其他

塔吉克女子来俺家

甫志高与帕夫利克

一张照片上的时光

这竿生长的小竹子

与三朵黄月季相遇

读鲁迅的七篇文章

民间的时间与美学

一只小鸟喊我早起

有風有雨的夜裏……

被露水打湿的月亮

说说我的女同事们

今天,向花们致敬!

《咏蛙》与《题菊》

伤之康:一朵朱槿花

月光书:中国的月亮

读黄裳《为人民工作》

为山大“学伴”一辩

读好书及一个小书单

我心中那自由的天空

高华论这个人的性格

耶稣之死的几个细节

想念两位教授的时刻

有眼不识的荷花木兰

与鹅掌楸相遇的时候

眉间尺的幽灵游荡记

我看到黄河人头攒动

祝贺吉米十五岁生日

德国街头的“绊脚石”

再读鲁迅著作《呐喊》

听《阿兰胡埃斯之恋》

散文集《天地苍茫》跋

《聂绀弩全集》的封面

一株小灌木与它的影子

有些情意是不能忘却的

重读鲁迅的著作《热风》

美国抗疫中的两个微细节

一小片云趴在我的膝盖上

无言的延安和无言的峄山

年6月28日上午10点

怎么可以与爱与母亲为敌?

做个方圆好邻居(诗朗诵)

这套《朱自清全集》落户记

雷达的评论与李木生的怀念

有关普罗米修斯的两个细节

这个契卡小人物阿尔特洛夫

余英时九十岁时的一幅书法

由方圆的两幢黑色大楼说开去

李木生散文集《天地苍茫》出版

我给一个中国汉字泡了一壶热茶

答《山东青年报》记者刘文玉问

NBA总决赛第五场的这个瞬间

发生在小北湖或太白湖的夏日恋情

清心照日月——记一洗堂主程宝源

“绝不干涉”加“限量版炸酱泡面”

以《论语》的精神看国足输给叙利亚

芥川龙之介《戏作三昧》中的权力相貌

失败与胜利——读龙应台《大江大海》

诗的清流——读《壹拾年代:青岛——诗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tiliana.com/mtlhy/6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