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仙花病毒病

  1、症状

  系统花叶或产生黄色条斑,叶片黄化扭曲,植株生长矮小,由于病毒种类复合侵染组合不同及水仙品种的差异,症状变化很大。

  病虫害:小紫药、小白药、小绿药详解

  2、病原物

  病毒种类主要有,①水仙花叶病毒属马铃薯X病毒组。病毒粒体线条状,×12纳米。②水仙黄条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组。病毒粒体线条状,×12~15纳米,有风轮状内含体。此外,还有水仙潜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烟草脆裂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等也感染水仙。带毒鳞茎为主要的初侵染源,叶蝉、蚜虫和土壤线虫是田间传播介体。

  3、发病条件

  子鳞茎带毒,使病毒传递到下一代并广为流传。

  4、寄生植物

  NMV可侵染红口水仙、黄水仙和水仙杂交种、风信子、长春花、矮牵牛、千日红、绒缨菊、三色旋花等。NYSV可侵染明水仙、红口水仙、多花水仙、黄水仙、长寿花等。

  二、水仙黄条斑病

  1、症状

  其典型症状为沿叶脉产生黄色条斑,成为系统花叶。病叶开始粗糙,花梗也有明显的褪绿斑,花碎色。最后,鳞茎变小,植株矮化,提前枯萎。有些品种的叶片上褪绿不明显,有的品种则表现为绿色条斑。其病原为水仙黄条斑病毒。通过桃蚜及其他蚜虫传播,汁液也可以传毒。水仙黄条斑病毒还能侵染明星水仙、黄水仙、红口水仙、多花水仙及长寿花等花卉。其他还有潜隐病和条纹病,它们分别由水仙潜隐病毒与中国水仙条纹病毒所致。在自然条件下,往也会有两种或多种病毒复合侵染,其症状也就复杂化了。

  2、防治方法

  ①采用茎顶组织培养与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脱毒,培养无毒苗,并建立无毒母球基地。

  ②注意田间卫生,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销毁,以免传毒。

  ③喷洒杀虫剂,防治桃蚜及其他蚜虫以及叶蝉等传毒昆虫,以上方法应结合运用,综合治理,都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三、水仙大褐斑病

  1、症状

  发病初期病斑出现于叶子尖端,呈褐色,与健康部分分界明显。以后叶子的边缘和中部也会出现病斑,花梗也可被浸染。病斑初为褐色斑,扩展后成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单个病斑大水可达1厘米×4.5厘米。病斑全并呈细长条斑,上下端迅速黄化。病斑在边缘发生时,叶片生长停滞并变成扭曲状。中国水仙上的病斑明显地加厚,周围组织黄化。喇叭水仙的病斑褐色,周围不黄化。

  2、病原及发病现状

  病原为水仙大褐斑菌(Stagonosporacurtisii)。病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鳞茎表皮的上端或枯死的叶片上越冬或越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病菌也可在其他寄主如孤挺花、文殊兰上越夏。南方地区4-5月间雨水多,发病较重。栽植过密、排水不良,连作都会加重发病。品种间抗病性也有差异。多花水仙病重,青水仙、喇叭水仙感病轻。

  病虫害:凤仙花病虫害防治

  3、防治方法

  ①剪除病叶,拔除病株,减少浸染源。

  ②避免连作或在水仙种植地附近种孤挺花、文殊兰、百子莲等植物。

  ③鳞茎收获时避免产生伤口,种植前剥去膜质鳞片,将鳞茎浸入1%甲醛溶液浸泡0.5-1.0小时,或50%多菌灵液12小时,或0.1%升汞溶液0.5-1.0小时,减少初次浸染。

  4、发病期

  可用1%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倍液或70%托布津倍液喷施。

  四、水仙灰霉病

  1、症状

  水仙鳞茎受害后,根盘部腐烂,变软,表面生灰色霉层。

  2、防治方法

  ①园艺防治:鳞茎最好薄薄一层摆在竹帘上,贮藏场所要干燥,通风透光。

  ②药剂消毒:鳞茎用0.5%福尔马林液处理半小时,水洗后阴干贮藏。

  ③人工防治:贮藏期间发现有病鳞茎,立即拣出销毁。

·END·

长按







































白癜风立足北京服务全国
白癜风系统检查项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tiliana.com/mtljz/1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