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沟景美人和万事兴
梁家沟村幸福院 便民服务高效快捷 孩子们快乐成长 大棚种植促农增收 养牛致富 全镇风貌图 子洲县马蹄沟镇是历史古镇、人口大镇,这里曾经民情复杂,是国家信访局都知晓的“陕西马蹄沟”。如今,城镇建设顺应了民心,产业致富举措凝聚了民心,党员干部的清风正气赢得了民心,3.6万多农民的生活过得既体面又舒适。 景美——城镇建设升级乡村更有风情 马蹄沟镇是历史古镇,它因传说大禹治水时在该镇老沟岔两块大石头上留下“马蹄印”而得名。这里是汉朝百姓群居、宋时修台筑城、明末举寨起义的古老村镇;也是毛主席转战陕北路过居住、“鲁艺工作团”集体采风、陕甘宁边区政府临时驻地的红色旧址;地方母亲河——大理河宛若玉带,勾勒出马蹄沟万顷良田的美图,孕育出百姓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 “马蹄沟美,大理河水绕城走,青山绿水处处有,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很自在。”马蹄沟镇张家砭村村民杜成文如此评价自己的家乡。该镇距离子洲县城不远,城镇和县城几乎没有差别,这得益于马蹄沟镇实施的集镇综合改造和农村“亮化、净化、美化、绿化、硬化”建设。 集镇上有三条平行的街道,去年以来,该镇启动实施“一道街重建、二道街整治、三道街改造”工程,一座崭新的、功能更为完善的新马蹄沟镇正在成型中。如今,破旧的一道街已经全部拆除完毕,正在施工中;二道街的环境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整齐划一的门店牌匾、干净整洁的街道、新建的文化广场和文化墙,处处令人赏心悦目;三道街棚户区改造的前期设计也已经出炉。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马蹄沟镇实现全镇通村水泥路全覆盖,一条条致富路修到了农户家门口,“下雨一腿泥”已经成为过去式;实施“一川两沟公路沿线”绿化,挺拔的白杨、碧绿的侧柏,还有黄灿灿的金叶榆,各种颜色的鲜花和绿草将村庄打扮得生机盎然;为了解决村庄环境卫生难题,镇上成立了环卫站,组成环卫队,配备垃圾清运车,安放垃圾桶,每个村子都配上了保洁员,专门进行垃圾清扫,“政府花钱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好,要是再往沟里倒垃圾,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村民的自律意识明显增强;该镇开展路域环境整治,修建小砖墙,实现“路宅分离、路田分离”,曾经最混乱的“集镇街道至火车站”,如今既美观又安全。 马蹄沟镇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太中银铁路、青银高速公路、国道穿境而过;基础设施完善,多万元修建的马蹄沟镇中心幼儿园尤为醒目,色彩鲜艳的装修设计、设施齐全的保教大楼以及“启迪智慧、润泽心灵”的先进教育理念,不比城市差;还有敬老院、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各类村幼儿园、小学等一应俱全,为当地群众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物美——昔日“十里盐湾刮金板”如今林果产业鼓腰包 马蹄沟镇历史上曾有“十里盐湾刮金板”之美称,革命年代,生产小盐有力地支持了边区的经济建设,支援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毛主席转战陕北时在这里留下“宁丢延安,不舍盐湾”的传世佳话。 如今,符合黄土丘陵沟壑地区经济发展的山区农业现代化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欢迎,林果产业为主,畜牧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并举成为马蹄沟镇的主要产业特色。 “多亩荒地都种上了苹果树,这才一年时间,长得特别好,成活率达95%,村民都特别高兴。”该镇张家砭村村主任张军平欣喜地告诉记者,以前山上荆棘丛生,撂荒了几十年,去年,统一规划、统一实施,挖平五座山修宽幅梯田,栽种上了苹果树。同时,修道路、建高抽站,配套基础设施完备。农业部门送来了苹果苗,进行专门技术指导,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政府给咱农民赠苗子、送技术,政策真是好。我的苹果树长势好,现在致富的信心很足。”村民张月琴悉心照顾着自家20亩苹果树,以前的撂荒地如今成了村民致富的盼头。 不仅是张家砭村,整个马蹄沟镇发展山区农业现代化的脚步都在加快。就连很多外出打工人员和有经验的老板都回到家乡,加入到现代农业的建设中。“马蹄沟镇千亩以上土地流转的大户有3户,亩以上的有10多户,都是发展核桃、苹果、药材、蔬菜等产业。”该镇党委书记马文忠介绍,以前产业是马蹄沟镇发展的短板,现在镇政府拿出“追、赶、超”的劲头,两年时间,新栽种1.4万亩核桃、0.4万亩苹果、0.4万亩药材,成为子洲县万亩核桃示范乡镇之一,如今的马蹄沟已经成为产业大镇,并继续向产业强镇迈进。 林果业成为马蹄沟镇产业发展的“增量”的同时,该镇也没有放弃传统产业,马蹄沟镇是畜牧业大镇,近些年,畜牧业按照标准化建设、无公害化处理,养猪3万头,养羊4万只,拥有飞马杜泊羊繁育基地、正泰饲料有限公司、卫伦养猪场等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我家一直养猪,数量50至60头,一年收入10万多元,日子过得挺舒心。”养殖户呼世平很满意自己的生活。 人美——信访量大幅下降干群和谐如一家 马蹄沟镇是子洲县人口和行政村最多的乡镇,地方民情复杂,因历史遗留问题等多种原因,造成群众上访不断,越级上访成为常态。年初,该镇的信访量占全县总数的60%以上,维稳信访成为马蹄沟的首要任务。 马蹄沟镇领导班子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信访积案,拔出扎在百姓心坎上的“刺”。该镇成立了信访接待调处中心,这在榆林市所有乡镇里是唯一一家。信访中心建立了信访接待调处“5+1”工作机制,要求接待信访事项必须通过“咨询接谈、受理登记、领导批示、分流督办、结果回复”五个工作流程,每月定期召开一次信访联席会议,规范了信访秩序,与上访群众面对面长谈,当场解决问题,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 经过努力,年马蹄沟镇信访量由年初占全县的60%以上下降到年底不到5%。“以前,别的乡镇笑话我们,说马蹄沟镇信访案件多,现在,我们挺直了腰杆。”马文忠指着办公室门口,“我的门口再没有上访户了。” 马蹄沟镇在一手解决信访案件的同时,另一手不忘抓党风政风建设,打造服务型政府,赢得民心。该镇狠抓政府机关规范化建设,实现决策科学化、布局规范化、管理制度化、服务便民化、“三务”公开化的“五化”建设目标;强化镇村干部日常管理,整合办公资源,建立了4个综合便民服务大厅,大力推进岗位目标责任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全面提高乡镇干部服务群众的水平;各村推行便民服务网点建设和村代办员制度,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认可。 翻开该镇水浇湾村村干部值班记录登记册,一页上写着:“4月15日,村民反映,村行道路雨后积水,无法行走。办理结果:回复村民马上硬化道路。”现在,这条道路已硬化完毕投入使用。村民纷纷表示:“现在的干部作风确实变了,干实事了。” “只有干部作风扎实了,才能赢得民心,带动民风。”马文忠告诉记者,以前马蹄沟在县上考核中一直垫底,年以来,一跃成为全县先进乡镇,这与干部作风的改变分不开。 来源:榆林市人民政府 往期回顾:爱抢红包的注意!这样玩是违法的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tiliana.com/mtljz/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禅绕画基本图样43马蹄莲精灵
- 下一篇文章: 停止性生活,你的身体会发生惊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