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海昏侯的墓里除了48枚马蹄金,

竟然还有这些宝贝……

秋水

吃饭时最爱和我家考古专家闲聊:我们平常吃的玉米,还有洋葱、番薯、胡萝卜、土豆(洋芋)都是从南美洲引进的,那古代人吃什么呢?

老专家喝了一口用越光米熬的粥,很郑重地说道:对此没有研究。

于是我查了一下:

明代徐光启(—)所写的《农政全书》卷二十八记载有下述一段话:“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

由此可见,土豆的引进在年前是无疑的。

带着疑问去参观了首都博物馆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展览,身为美食爱好者,我对48枚马蹄金没啥感觉,倒是对墓中出土的二千年前的五谷杂粮和药材包括黍、稻、麻、小米、五味子、冬虫夏草等非常感兴趣。考古专家说非常可惜的是,这些粮食出土时都呈淡黄色,接触氧气后迅速变黑,很快就碳化了。

考古专家在研究出土的五谷杂粮

海昏侯墓出土的马蹄金

海昏侯墓出土的麟趾金

海昏侯墓出土的五谷杂粮

海昏侯墓出土的冬虫夏草

那么更早之前呢?在长江下游考古发掘的河姆渡遗址中存在稻作证据表明,年前中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完全掌握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食粮。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米

在华夏大地稻米是人们的主要粮食,稻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父亲来自南方,母亲是北方人,我随母亲喜食面食,也对大米熬成的粥情有独钟。

每逢腊八节,母亲熬制冰糖八宝粥,冰糖、红豆、绿豆、白芸豆、玉米碴、花腰豆、赤小豆、黑米、薏米、花生和大米的梦幻组合不知打败了多少人的胃。

小时候每次生病之后的病号饭就是一碗白米粥配一碟咸菜,还有一片烤馒头,不加任何调味料,食物最原始的滋味在那时简直就是美味珍馐。

古人认为,大米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滋阴润肺、健脾和胃、除烦渴的作用。多食粥是保健的重要方法,所以陆游有《食粥》诗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信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自古以来,人们就热衷于研究这种米水交融的烹饪方法,一锅好的粥煮成后,当如袁枚《随园食单》中所述: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米水融合,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

相对于北方人的粥品之单调,广东茶楼中那些活色生香的皮蛋瘦肉粥、猪什粥、鱼片粥、虾球粥、鸡丝粥、状元及第粥、艇仔粥、瑶柱白果粥、胡萝卜马蹄茅根粥、柴鱼花生粥、龙虾粥等只听名字就能令人胃口大开,真的是没有什么料头是放不进广东人的粥里的。

冬天在海南居住,靠海吃海,也做过海鲜粥,照片发到朋友圈里,好吃到没朋友。

一家人春节去新西兰旅行,在皇后镇美丽的瓦卡蒂普湖边的民宿中醒来,闻到婆婆用大米熬的粥真香啊,竟然勾起了思乡之情。

婆婆在厨房里熬粥,她老人家能带大米通过新西兰海关的检查也是奇迹。

米者粥之本,粥者米之华。南方也好,北方也罢,再名目繁多的粥没有好米为本,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夏至的骤雨,来得快去得急。雨后遍地野菜生机勃发,父母遛弯时摘了野菜回来,做成野菜锅贴。晚饭用朋友送的越光米煮好一锅绿豆粥,吃几个锅贴,配一碟小咸菜,刚刚好。

朋友推荐了这么好吃的越光米,对我这个爱粥之人真是福音,唯有感恩。

四季养生粥

春季

荠菜粥

取越光米克淘净,倒入锅内,加水适量煮沸,再加上洗净的荠菜克,用文火煮至米熟烂即可。

夏季

银耳白果粥

香糯米克,越光米50克,银耳20克,白果50克,枸杞、精盐少许。将银耳洗净,用冷水浸泡去根,撕成小朵,白果用热水烫过切成两半,文火熬煮成粥后,再放入银耳和白果,煮开即成。

秋季

莲子雪梨粥

雪梨两个去皮切成小块,莲子40克,越光米克,冰糖少量。先将莲子、大米洗净,再将切好的雪梨和少量冰糖放入锅中,煮熟即可。

冬季

大枣粥

大枣15枚,越光米克,同煮。

此粥香甜可口,对身体虚弱、气血两亏、营养不良、脾胃虚弱、贫血等有一定帮助,还有保护肝脏的作用。但痰湿较重者和肥胖的人忌食。

图片:秋水,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秋水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
裂变式营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tiliana.com/mtljz/1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