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清晨

匡天龙

没有一丝的风,没有一点的杂音,没有一缕的香气。它像温床上初醒的少女,睁开清灵的眼睛,正凝视着新的一天。它清澈平静得如同一面镜子,蓝天在里面沉着,白云在里面飘着,塔儿、树木在里面映着,尤其是画舫上坐着的那一对恋人,已经让我分辨不出物和影。初识它,我就有一湖纳千祥,万景同时出的印象。鸟儿出窝了,在人们还未到来之前,这里是它们的舞台。看那成群的燕子,俯冲下来,落水溅花,又飞上去,湖面在它们优美交错的舞姿中,好似一个繁忙的机场。听那施展歌喉的“百灵”们,站在高高的围堤树上鸣啼,它们动听的声音,犹如一部清晨的交响曲,让湖水多了几分的柔情。特别是叽叽喳喳的喜鹊声,给新一天带来了喜讯。水中的鱼儿开始吐故纳新,为湖面喷薄出一圈一圈的涟漪。只有在这样的清晨,只有在这样的圣地,人们才能欣赏到世界上最美丽、最柔情、最微细的波澜。停留片刻后,还有鱼翻尾的表演。一条五六斤重的白鱼,突然划破平静的湖面,腾空而起,在离开水面的那一瞬间,还把尾巴翻得弯弯的,做了一个特技的动作。刚刚见过湖畔的翻尾石鱼,我就觉得未名湖充满着神奇和灵气。湖畔的卧碑碑文记载着,翻尾石鱼历经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两次焚烧、破坏、劫掠圆明园而幸存,被年班毕业生买来送给母校并放在未名湖。我更敬畏,北大学子们从那时起就让未名湖成为爱国的教育基地。柳树是湖的情人,清晨是它们献媚的时候。湖畔上的它们俯身倾心,风姿绰约。湖中的它们影随物动,万种风情。那丝丝情,那浓浓意,那团团韵,那叠叠梦,让我看得如痴如醉。还有那老槐、新桃、刺梅、马蹄莲、无名小草……它们都在这个时辰撒娇,用一夜从湖中沁来的甘露,滴洒岸边,滋润校园。有人说湖东岸的博雅塔像卫士,也有人说像灯塔,悄然观察的我,却发现塔在湖中的倒影似一支饱蘸浓墨的巨笔,层层扶尖水中央,用满腹的情怀书写北大新一天的篇章,描绘北大新一天的画卷。老先生们、老职工们围着湖开始晨练了,他们虽然步履蹒跚,但精神矍铄,他们魂绕着、梦牵着这块精神家园,他们把青春和年华,寄托和梦想都留在了这里。未名湖是他们生命最重要的部分,他们数十年如一日,每天清晨都是从这里得到精神,然后幸福快乐地生活一天。莘莘学子懂得,一日之际在于晨。他们手捧着国学、英文、法律大典和现代科学书本,对着湖面朗朗出声。他们多像一株株花朵,永葆着湖的青春;他们多像一群群蜜蜂,采集着湖的芬芳;他们多像一队队天使,肩负着湖的希望。望着他们倒映在湖畔的身影,我梦幻出那是中华民族文明长河中的有志之士,仿佛觉得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救国救民的文化先锋人物,我好似看见那是为民族崛起、为国家兴旺而奋斗的当代科学家。他们是湖的灵魂,每天清晨在这里眺望世界,面向未来。他们是北大的精神,一百多年来的清晨在这里引领中国文化,传承国风国韵。作为一个不在册的学生,静静地守候着它,我能触摸到它的沸腾龙脉,我能吸闻到它的中华清气。我有“浅湖只孕一顷水,百万状元未汲干”的感言。认识它,只用十分钟的步履。读懂它,需要翻阅百年的画卷。它清晨的翠绿,有浓缩的江山之美。它清晨的文静,有纳群贤之境地。刘禹锡的佳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可不就是提前一千多年为它写的,它身旁的楼阁庭院可不就是唐代诗人追求和向往的陋室。也许是它太美了,在状元和先生们的家园,在文人和骚客们的集聚地,竟无人能给它起一个名字。未名成了它的真名,未名成了天下的美名,真是大俗大雅,大愚大智。五时三十五分,一轮红日从北大体育研究中心红楼的屋脊上升起,刹那间,未名湖涂上了一层金粉,湖畔上的树木被染黄了,周围的建筑群变得金碧辉煌。未名湖开始热闹起来,北大又开始了灿烂的一天。

“回不去的乡愁”

全国图文征文大赛通知

乡土,乡音,乡情。乡土是我们的根,乡村是我们的魂,乡情是我们的梦。乡土文学是一切文学的源头,是文学之根。

如果说文学是漂泊游子的人生驿站,那乡土就是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宁静港湾。纵观文学史,乡土一直是正统文学即主流文学的书写题材。古今中外,概莫于此。就中国文学而言,无论文学起源的诗经,中兴的唐诗宋词元曲,还是明清的小说,都深深地打上了乡土文学的烙印。至于近代,乡土文学成就更加斐然,一个个巨匠级的优秀乡土文学作家,一部部优秀乡土文学巨著的诞生,独领风骚,主宰了近千年中国文学史。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到近代乡土文学的繁荣。从沈从文的《边城》巴金的《家》,到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再到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秦腔》,一代代杰出的乡土文学作家为我们矗立一座座乡土文学丰碑。

当今社会,文学被边缘化,商业化,中国农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阵痛。城镇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发生了越来越剧烈的矛盾冲突。城市扩张,持续高涨的打工潮;移民迁徙,候鸟般的飞来飞去,使所有的人都成了没有根系的浮萍。“回不去的乡愁”,一谶成真,“乡愁”成为一代代城里人永远想圆都圆不了的梦。

“回归乡土”,让文学慰藉孤寂的灵魂,让艺术温暖落魄的梦乡,为此特主办“回不去的乡愁”全国性图文征文大赛。现将在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参赛人员 作家、诗人,画家、摄影家、乡土文学社会员,以及广大文学、美术、摄影爱好者。

二、作品征集

1、时间 年7月2日至12月30日

2、征文内容以农村题材为主,兼顾都市乡愁情怀。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故事、传记,特别   

1、征文大赛:一个作者可同时参加多项比赛,但同类作品只许投稿参赛一次,请慎重投稿。

1)初赛:编辑按投稿顺序,遴选件优秀作品入围参赛,通过评比选出50人进入复赛。

2)复赛:从初赛结果中选出40名作者参加复赛,通过评比选出30人进入决赛。

3)决赛:从复赛结果中选出30名作者参加决赛,通过评比决出获奖等级和名次。

2、专家评定和作者综合素质展示

1)专家评定:组委会随机聘请10位专家给决赛前30名选手打分,给出名次,写出评语。

2)作者综合素质展示:决赛前30名选手,在平台发表自己的作品专辑和专家、文友的评论文章,引起广泛   

五、评比规则

本次大赛以作品质量为主,阅读点赞打赏为辅。由各门类专家、乡土文学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编委会编委和编辑部编辑,共同组成评审小组。最后确定名次,以无计名投票形式,胜出,保证公平公证。

六、其他事项

1、本次大赛寻求合作冠名企业,有意者直接联系主编,   文坛圈子时代,底层作者发表出版作品难,"难于上青天"。为了帮助会员和底层作家、业余作者,特别是中长篇小说作者,为他们发表作品打开缺口,助一臂之力。乡土文学社和《今古传奇》强强联手,倾心打造《长篇小说月报》和《中国乡土文学》大型文学期刊,刊号ISSN-CN42-/I邮发代号38-83。现已成功编辑出版5期,第6期正在紧张组稿中。投稿邮箱

qq.   《长篇小说月报》为季刊,一年4期,出版周期3个月,由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乡土文学社组稿,《今古传奇》传媒集团编辑出版发行,影响大。内容以发表中长篇小说、影视剧本为主。

《中国乡土文学》为作品专辑,一年一期,以发表会员作品为主,同时兼顾认同支持《乡土文学》平台的作家诗人,开辟《乡土作家》《乡土诗人》《乡土情缘》《乡土情怀》《乡土新秀》《会员专辑》《纪实文学》等专栏。

投稿请注明体裁、字数,中短篇小说标明投《长篇小说月报》,还是《中国乡土文学》。

本刊为季刊,定价60元,订阅全年元。

  欲上刊者,请主动加主编41。

乡土文学社

年6月30日

乡土文学社公告

投稿用稿规定凡投稿者,请加主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tiliana.com/mtljz/8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