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宜育康白斑抑菌膏 http://www.lvyouxfnet.com/52212.html

过完元旦,又是写年终总结的时候了,这一年里,你有哪些收获?

在前不久的第四届楚商大会上,马云晒出一份「中国数字经济排名」,上海、杭州、武汉依次排名前三。在他看来,在数字经济时代,武汉很有可能步入一线之城。

事实上,在城市竞赛之中,武汉已经是「新一线」明星,势头强劲。

在过去十年间,武汉的变化巨大,GDP迅猛增长了3.2倍。

年,武汉社会生产总值.29亿元,接近希腊全国GDP,甚至超过新西兰,以一城之力,把世界上许多中等发达国家都甩在身后。

年,万人从全国各地来到武汉工作,超过30万人在此扎根落户,成为万武汉人其中一员。

这一年,杨泗港长江大桥横空出世,创下米一跨过江的世界纪录。至此,武汉人拥有了10座长江大桥和2条长江隧道,公里地铁网遍布全城。

还有辆公交车、辆出租车,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即使被两江划三镇,这座城却总有方法,把人们紧紧连在一起。

回望这一年,每个人都有太多故事可以讲。

新年伊始,文旅君邀请5位常年穿行武汉街头的摄影师,用他们这一年的相簿,带你看看这座城的惊人蜕变。

温伟栋/

wenidon

记录城市的第五年

今年六月,温伟栋刚刚结束在武汉理工的本科生涯,到香港读研究生。作为一个在武汉生活过四年的外地人,他看了前不久上映的《南方车站的聚会》,“整部电影都是武汉话很亲切”。

大学之前,温伟栋就挺喜欢用手机记录生活,到了轻松些的大学,因为不想整天窝在学校,就开始抬着镜头在城市里游荡。摄影、后期都是靠着在网上看教程,或者分析别人的颜色、构图,一点点自己摸索。

16年初,受Instagram的摄影师影响,他开始尝试“爬楼”。作品里,几张武汉绿地中心在云上的图温伟栋专门挑出来了——在他之前,没几个人拍过武汉穿云的图。

“这种低空云不太好碰到,我会留意云的高度,因为我宿舍窗口能看到武汉绿地,所以比较好判断。”

有一张日落时拍的穿云图温伟栋格外喜欢,那天他朋友圈所有人都在发平流雾的照片,而他第一个拍到日落。

拍摄之前,温伟栋本来在去汉口见朋友的路上,过大桥时抬头发现云的状态“有点苗头”,立马赶回学校取了无人机。

因为经常出去扫街,他对武汉的街巷很熟悉,特别是汉口沿江历史城区和武昌老街巷。得胜桥、六渡桥、江汉路、大智路、一元路,都是温伟栋常抬着相机待上大半天的地方。

如今回到真正的家乡深圳,反而越发怀念起武汉。虽然在武汉只待了四年,但也见证了城市的巨变,刚来时忍不住“吐槽”的修路、堵车,早就成了老黄历,新的地铁线越来越多,交通更加方便,高楼也多了。

在离开武汉之前,温伟栋最后爬了一次绿地,他说上面的风光好极了,“可以看到整个武汉”。

听说武汉跻身新一线城市,温伟栋觉得排名没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一座城市的发展,生活在里面的每一个人都能切身体会到。

请将手机旋转90°观看

赵凯文/

kevin_

记录城市的第六年

赵凯文是中南民族大学的大三学生,刚来武汉时,他就跑去了得胜桥逛荡,被这里有时间跨度的建筑、有地域跨度的人文深深吸引。

“虽然很多城市也是这样,但武汉还是给我一种更注重生活的感觉。”

摄影,是赵凯文一直以来的爱好,高中时他跟家人提出来想买一台相机,于是拥有了人生的第一台富士XA2。

在学习摄影的路上,他觉得自己受马克吕布拍的纪实摄影,以及年轻摄影师TenGuSan的作品影响较多。

但赵凯文不喜欢模仿,更倾向于慢慢摸索出自己的风格,“我拍很多纪实的东西的时候,也没有很多时间去想该怎么拍”

——很多东西都是即时的,随时发生随时结束。

作为学生,他觉得在武汉的生活挺幸福,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社会压力。跟家乡山东比起来,武汉更加开放。

就拿摄影来说,他所在的中南民族大学会不断引进新的器材,比如佳能前段时间刚发布的EOSRP,这些器材都可以供学生借取,学校还会特意鼓励学生使用。

三年时间里,他去过武汉很多地方,对于自己镜头下留下的画面都很喜欢。而毕业之后去往哪里,赵凯文说还有一年时间,他会好好探索与考虑。

吴克峰/

Pd2g_Wu

记录城市的第二年

吴克峰的摄影师资历并不长,——他18年6月才正式入行,在入行前也就学习了一年左右,不过因为有摄影师朋友指点,这个过程被缩短了许多。

目前,他的主业是一家以视频为主的工作室,想拍一些武汉与亚文化之类的片子,至于摄影则当作副业在进行。

虽然入行时间不长,但对于武汉的行业氛围吴克峰颇有感触:

一些青年摄影师受ins影响,开始去突破传统的一些摄影方式,进行创新,“慢慢改变客户的审美方向,不仅仅是记录,还加入自己的想法”。

作为爱好广泛的年轻人,吴克峰身边的朋友有rapper、涂鸦writer,他自己也玩滑板、死飞,平时一有空就会去武汉科技馆门口的广场练练——那几乎每天都有玩长板、双翘、BMX、滑板车的人。

“感觉武汉亚文化圈子在慢慢地浮出水面。”

比如今年的琴台樱花节、跳东湖,这些亚文化圈子的盛事后面,都有政府的支持。

在他看来,无论人文摄影还是街头文化的氛围,武汉都有所提高,尤其年,“可能因为军运会的缘故,有很多媒体在推武汉的照片、摄影师,这是很好的事情”。

请将手机旋转90°观看

从小生长在武汉,对这座城市的变化吴克峰多少能够察觉,特别是成为摄影师以后,视角变得更加精细而广阔,有时候看到一些圈内好友拍的照片,他总会忍不住感慨一句“这是武汉吗?”

肖森炜/

玩摄堂

记录城市的第七年

肖森炜是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伢”,三镇都住过,目前定居东湖边。

作为一个玩了摄影十几年的老手,他的主业是一名普通上班族,摄影则是一项为生活带来调剂的副业。

他早期的作品是以纪实、人像为主,直到六年多以前才开始注重风光摄影。

这六年里,肖森炜发现取景器里看到的武汉变化很明显,特别是年开始,各种高楼和新的商圈林立而起。

“细节上来说,武汉开始注重对外宣传跟营销,武汉人整体素质在提高”。

年,肖森炜主要集中在拍军运相关的作品,他觉得军运会给城市带来了很多,不仅是新修场馆、城市道路翻新和基础设施的更新,还有长江灯光秀:“以前两江基本靠内透,现在灯光秀成了城市名片”。

武汉现在好看的、可以拍的商业体越来越多,肖森炜总会抢在开业那段时间到场拍摄。在他看来,武汉人大部分都希望武汉被评为新一线城市,“虽然还有地方需要优化,但政府一直在努力”。

即使城市风貌日新月异,但在这个本地人心里,有一些东西从未发生变化。

“我在酒吧看到每个人都有说有笑,开开心心。当我走到硚口长堤街里,看到生活朴素的人,就是那种保留着老武汉的生活气息的人,一样有说有笑。”

肖森炜说,他打算一直留在武汉,他要见证武汉成为生活便利的大城市,“让那些喜欢黑武汉的人没话说”。

田春雨/

ChunyuBloc

记录城市的第三年

已经在视觉中国上发过不少照片的摄影师田春雨,目前在武大法学院读研一,他的本科四年也是在武大度过的。

这个北方男孩初来乍到时,很不适应武汉的气候,幸好湖北菜合他的口味,尤其武汉香浓的藕汤,减轻了不少人在异乡的难熬:

“吃过很多地方的,江南小观园的也可以,万松园那边的夏氏砂锅最好吃,因为喜欢拍城市夜景,经常到处跑,拍完刚好吃饭”。

之所以沉迷于拍摄夜景,是因为田春雨笃定只有在璀璨的灯火里,才能更清楚地看到这座城市的繁华。

在他眼里,两江三镇大武汉是一座不需要怀疑的大都市,汉口密集的高楼尤为好看。

当然,作为一个四处寻找风景的摄影师,他也发掘了不少武汉其他区域的特色,譬如黄鹤楼、光谷转盘、马蹄莲、长江上的一座座大桥。

一边是武汉高楼日益增多,另一边,是生活温情丝毫不减。有时田春雨看到夜宵摊上的热闹、大桥下游泳的武汉人、排队过早的盛况,以及里份里竹竿上晾晒的衣被,只觉得那份独属于武汉的生活之美扑面而来。

离毕业还早,田春雨心里却已经有了计划,毕业以后,继续留在武汉这座经济、人口已经与新一线的地位相称的城市,准备在这里展开自己新的生活。

请将手机旋转90°观看

白日里热闹不息的光谷、江汉路、西北湖,夜间灯火不断的吉庆街、大成路、万松园,从精致奢华的高级法餐,再到每个清晨锅气慢起的过早小摊,这正是武汉令人沉迷的地方——混搭得浑然一体。

在这里,生活从不单一,南来北往的人穿梭在街巷,无论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可以寻到温暖之处。

一千多万人构成的庞大城市犹如生命体,充满热情、智慧、广阔胸襟和长江边的温柔。这样一座城市,当得起新一线,更不会止于新一线。

新的故事已开启,的武汉,每一天都是更好的一天。

文章来源: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tiliana.com/mtlpz/11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