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居然能入菜说说那些鲜花美食
我在阳光的剪影里追逐春天 我在绽放的枝头上寻觅春天 我在姑娘的新装上欣赏春天 我也在餐桌上品尝繁花的味道 春天到了,心情跟着春光一起明媚起来, 是不是该来一场赏花之旅? 饱了眼福也不能亏了口福, 鲜花不仅能盛开在餐桌上,也能绽放在舌尖味蕾。 鲜花从来就是美食为伍的, 常常成为美食图片中烘托唯美清新气质的“好搭档”。 但鲜花不仅美丽, 食用鲜花也能入馔,既营养又美容。 花卉被用来烹饪已经由来已久, 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已经成了一种时尚。 如今花卉被用在色拉、饮品、甜品及各式菜肴中。 事实上,花卉烹饪不仅限于鲜花盛开的季节。 通过注入黄油,橄榄油和糖, 花卉的味道可以很好的保存。 以花入菜,不仅色彩雅丽, 清香四溢,有利于增进食欲,还是食疗的好伴侣。 如玫瑰花,可以泡茶、做蛋糕和鲜花饼。 百合以鳞茎入药,可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茉莉能消暑降温、舒缓情绪 桃花能煮粥酿酒,美容养颜 樱花可以泡茶、做饼干、和果子点心、寿司等。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种常见的鲜花外, 还有哪些花能吃? 洛神花 洛神花就是玫瑰茄,其花朵呈现圆锥状或不规则的形状,花萼呈紫红色,被称作植物界的“红宝石”,具有敛肺止咳,降血压,解酒。 三色堇 三色堇是欧洲常见的一种野花,因为每朵都会有白、黄、紫三色而得名,在西方颇受推崇。作为丰胸、美容圣品的三色堇最佳打开方式就是拌沙拉了。 南瓜花 爱吃南瓜的人不少,但有多少人吃过南瓜花?南瓜花亦蔬亦药,可清湿热,消肿毒。治黄疸,痢疾,咳嗽,痈疽肿毒。研究发现,其所含大量胡萝卜素,具有防癌之辅助功效。 薰衣草 在烹饪中是极其受欢迎的。一般被用在甜菜中。从摩丝到饼干,从烤饼到脆饼。薰衣草强烈的花香是注入糖的完美组合。可以将春夏的气息一直保存。 紫罗兰 带天然的甜味,颜色越深,甜味越浓。除了适合做蛋糕和色拉的装饰之外,而特别适合冰糕。它能够清热解毒,美白祛斑,滋润皮肤,增强光泽,防紫外线照射,对呼吸道的帮助很大,对支气管炎也有调理之效。 金盏花 这些美丽的金黄色花朵,富含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预防色素沉淀、增进皮肤光泽与弹性、减缓衰老、避免肌肤松弛生皱。几乎各部位都可以食用,特别适合于面食和米饭等。 相对的,有些花儿虽然看起来很美丽,却坚决不能吃,比如郁金香,花瓣中含有一种毒素,闻久了都会中毒,更不能吃。不能吃的花还有夹竹桃、水仙、马蹄莲、紫荆花、月季花、兰花、石蒜、虞美人等。 鲜花,美好又怡然自得。 美食,温暖由胃抵心。 鲜花触动恋人双眸,美食挑逗彼此味蕾, 花与食的结合,是浪漫恋人下午茶的不二之选。 缤纷之恋——情人彩虹卷 食材:纸皮春卷、鲜虾、烤鸡肉、牛油果、藜麦、草莓、食用花、时令蔬菜、甜辣汁酱、白芝麻。 推荐理由:有鲜虾、烤鸡肉、牛油果、藜麦、草莓、食用花、时令蔬菜等等有机结合在一起,配以特色甜辣汁酱,似曾相识又惊喜纷呈。 花果传情——牡丹蔓越莓花果茶 食材:樱桃味花果茶、蜂蜜、蔓越莓干、蔓越莓粉、干牡丹花 推荐理由:洛神花,蔓越莓干和大朵干牡丹花作为主要炮制食材,使得茶水呈现浅粉色,口味酸甜,兼具活血补血、促进血液循环,生津止咳,帮助消化,美容养颜等功效。 玫瑰物语——红丝绒玫瑰卷 食材:蛋黄、蛋白、砂糖、水、低筋面粉、红曲粉、云南玫瑰、吉利丁、动物性鲜奶油(法国总统) 推荐理由:云南玫瑰、法国总统动物性鲜奶油、红曲粉、低筋面粉混以吉利丁、蛋白核砂糖等原料,制成兼具颜值和味道的玫瑰味甜点,让视觉和味蕾惊艳一场。 清新之恋——花果调制水 食材:玫瑰花、薄荷叶、柠檬、蓝莓、蜂蜜水、纯净水 推荐理由:玫瑰、柠檬、薄荷三者的馥郁此起彼伏,一瓶看似简单的水俨然变成了一场食材演绎小剧场,味道清淡而不贫瘠,放佛一阵清风。 *以上食谱来自《本来生活-北京漫步》杂志23月刊 如果对鲜花过敏,怎么办? 尝试着用其他食材“拗”出花朵的姿态, 一样可以让餐桌妖娆如春! 牛油果花 1、熟的刚好的牛油果切成两半 2、取其中一半剥皮,切成一片片的 3、然后缕成上图长条的形状 4、从左边起拿起一片围成花朵的样子 5、一片一片来完成,要有耐心哦 6、可以撒上罗勒碎来点缀下 *来自豆果 小跳蛙love掌握了这个技能,同样你还可以做芒果花、火龙果花、苹果花^_^ 鲜花、美食和爱 这是我能想到的美好生活三要素 在这春光明媚的3月 愿你繁花食锦 *除标注外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本来生活网 「本姑娘的日常尬聊」 鲜花的吃法那么多, 你最爱吃哪些鲜花,以及会怎么吃呢? 写留言和其他朋友们一起分享吧! 「往期精彩回顾」 芒芒人海中,最爱黄的你! 第一批褚柑的真身照!华北少量现货发售 ?点击标题就可阅读哦~ 戳这里,进入本来生活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tiliana.com/mtlpz/471.html
- 上一篇文章: 功效猫眼竹芋的作用
- 下一篇文章: 病虫害含羞草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