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第期总编辑:安建功

主 编:吴冰

美编:吴冰 校对:卫 娟

《中国平煤神马赋》创作谈

李保林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我们就从“赋”说起。“赋”是一种文体,也是一种写作方法,古人应用得比较多,当代也有很多人写赋,但比不上古人的成就。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三种写作手法,赋、比、兴,其中,“赋”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手法。

赋的写作,讲究文采,讲究韵律。文字要求优美、要求对仗、要求工整,可以诵读,可以吟咏,可以唱和。从一定意义上说,赋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有现代散文诗的性质。

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春秋诸子百家的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体文方向发展,字句相对成联,叫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这些赋我们大部分人都学过、读过、背过,其中很多名句是耳熟能详的。

我写这篇赋,是第一次尝试,可以说是边学边写,边写边改,基本上是写了半个月,改了半个月,晚上十来点写,早上四五点写,酒后趁着兴写,上下班路上边走边想,可以说,经历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过程,经历过“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洗练过程。这个过程很艰难也很快乐,有辗转反侧,也有豁然开朗;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

写赋的关键是情感,要对你写的对象有真情实感,否则就会无病呻吟,感动不了自己,也打动不了别人,这篇赋就是我写给集团的“情书”。我在集团工作了20多年,亲身感受了集团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这里面有太多可以分享的东西,恰逢集团创业65周年,作为一名宣传干部,更是有责任、有义务、有使命写一些纪念性的东西,如果能够广泛传播,也是一个很好的企业形象宣传。还行,这个目的基本达到了。

刚才谈的是写这篇赋的心路历程。具体到动笔,可以说是万事开头难。写一个企业的赋,你不能上来就直奔主题,这样就受局限了,思路也打不开。“企者、国之重也,业者、民之依也,企业者,础国而乐民也”,这个开头我思考了两天,是在一天下班的路上突然想起的,从家国情怀入手,从人民的安居乐业入手,从我们党执政的经济基础入手,从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入手,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入手,这样,空间就完全打开,豁然开朗,在这个空间里就可以恣意笔墨、纵横捭阖了。紧接着第一段,写了四个重大的时间节点,“夫平煤,新国开元之一柱”,年新中国第一个特大型煤炭基地开发;“夫神马,兴国腾飞之片羽”,年改革开放后国家工业化第一批重大项目启动;“夫平煤神马,联于时而合于势”,年两个集团的融合,到今年我们创业65周年,企业发展越来越好,“今甲子又五,而愈发蓬勃焉”。

空间打开了,背景交代了,下面就要分别从不同角度,把平煤神马的故事一一道来。

写平煤怎么写?当然要从“煤”写起。“曰煤炭,乌金之喻。合万木而积化成煤,历万代而聚变生金;色黝而其泽熠熠,质实而其状嶙嶙。混沌初开,乾坤始奠,轻清之气升腾而为澄宇,重浊之气落降而为物陈,经上宙而今日,其时已不可穷也。”这里写了煤的珍贵、煤的来历、煤的色彩、煤的特质,写了空间的概念——澄宇,写了时间的概念——上宙而今日,从现在一直回望到远古,引用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引用宇宙大爆炸的理论,用了一些叠词,煤的形象就栩栩如生了,煤的文化也更加厚重了。

全世界都有煤,那么平煤的煤在哪儿?接着又交代地理的概念,平顶山的来历,“中原煤仓”的来历:“夫应国之域,远溯其古,万木葱茏而生动,百里广袤而葳蕤,此概天地造化与民也。天健地坤,水落石出,应国之域隆而为山,其顶平坦如削,其下煤藏似海,得中原煤仓之誉也。”当然,这一段是一些合理的想象,科学的推理,写了自然的变迁,写了沧海桑田,写了人文历史,写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平顶山和平顶山的煤就交代清楚了。

煤炭在地下埋藏上亿年,如何发现,如何利用,平顶山的煤炭开采始于何时,这也是下一步需要描写的逻辑。于是就查阅资料,“史载唐、宋期,先民天工开物,立木为井,掘土为巷,得石炭之焰,烹醇美之肴,是以亿年之馈,得荫生民之福。唯叹人力之微,技力之拙,终不能畅其意而得也”。

平顶山煤炭的规模性开发,最初的设想是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在二十世纪初制定的《建国方略》中就有了“要想富,先修路”的思想。在“物质建设方略”中,孙中山提出:“予之计划,首先注重于铁路、道路之建筑,运河、水道之修治,盖此皆为实业之利器。”当时规划的中国铁路系统,从洛阳到南京的铁路就考虑了平顶山地区煤炭的开发和运输。当然,真正的开发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年的《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真正拉开了平顶山煤炭开发的大幕。这就是“廿世初,新纪开,国父中山著《建国方略》,倡数千年中华之大同,展愈百里煤田之蓝图。廿世中,新国立,领袖润之开盛世纪元,医华夏百年之疮痍,定神州千秋之愿景。然兆亿子民遭侮百年,万野疆土辱践八荒,百废待兴而积贫积弱,千舸待发而羸骨羸力。欣四海已定,天下归心,民跃跃然奋发,国锵锵兮图强,遂制《一五计划》,始筑强国之基,平顶山煤田得以开发也”。

在这一部分,用了一个成语——天下归心,这个成语的背后是一个典故——周公吐哺。

周公我们都知道,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的叔父。周公旦为了辅佐成王,广招天下贤士,接见求见之人,以诚待人,决不让来人久候,一次沐浴要多次握起头发,一餐饭要多次吐出口中食物来,后来就用“周公吐哺、一沐三握、一饭三吐”等表示思贤如渴、礼贤下士,为招纳人才而操心忙碌。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扫百年耻辱,扬眉吐气、群情振奋,自然是天下归心、发奋图强,跃跃然、锵锵然,这应该是当时新中国的真实写照。

以上写的是平煤的前世,平煤开发的背景,大家可以看,这种历史是非常深厚的,文化也是非常浓厚的。下面就要写平煤的今生了。

方其时,古应之地蔓草于野,新兴之域垒石于山;虫豸游而弓也,虎狼趴而啸也;远顾只重重数峰,环伺则寥寥几村。然八方志士会于荒塬,四海之力聚于峻岭;朝饮山风而餐露兮,夕卧衰草而伴星;挥汗水而如雨落兮,破山石而如天惊。平煤由是而始也!

创业之初的艰辛,来自全国各地创业者的奋斗,生活的艰苦,大无畏的精神,革命的乐观主义等,都是当时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者们的写照。这里面有个引用——“虎狼趴”,这是当时平顶山地区的真实状况,叫“四十五里虎狼趴”,从宝丰到汝州一带山岭,几十里荒无人烟,到处是远古大洪水的遗迹,岭上石头遍布,不适宜动植物生长,连狼虫虎豹都得饿趴下,因此也有人称之为“虎狼怕”或“虎狼趴”。平煤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一步步成长起来。

当然,这里我也用了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词——“蔓草于野”。当时应该到处是荒草、野草,为什么要用“蔓草”,这就是一个很隐蔽的铺垫,喻示着平煤后来的勃勃生机。蔓草是一种蔓生的草。蔓是植物的枝茎,由于它滋长延伸,因此人们寄予它茂盛、长久的寓意。《诗经·国风·郑风》有这样一首爱情诗:“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所以说,蔓草象征了美好的未来,象征了人们的美好追求。

平煤的前世今生有了,下面就该写神马了。神马的帘子布由丝而来,丝有尼龙66盐原液而来,这不就像蚕吐丝、丝织布、布裁衣吗?于是“曰丝、布,晶玉之贵。桑茧自缚而有锦绣之霓裳,藤棉自绽而有朴陋之布服。色润而其彩灼灼,质韧而其怀柔柔。嫘祖缫丝而母仪天下,黄母织帛而衣被众生。青青子衿而有千古之吟诵,飘飘衣袂而继永续之歌唱,华夏之灿然文明得以绵延而日新也”。

这一部分写了丝和布像水晶和玉石一样珍贵,写了丝布的华美,丝布的柔韧,写了丝布像“桑茧自缚”一样凤凰涅槃的过程,像棉花怒放一样生命璀璨的过程。当然这一部分也是用典比较多的。

第一个典故是“嫘祖缫丝”。黄帝战胜蚩尤后,建立了部落联盟,他带领大家发展生产,而做衣服的事就交给正妃嫘祖了,但当时做衣服的原料只有树皮、麻网、兽皮。嫘祖在山里发现蚕茧可以抽丝,于是就大力倡导栽桑养蚕,后世人为了纪念嫘祖这一功绩,就将她尊称为“先蚕娘娘”。

第二个典故是“母仪天下”。嫘祖发明了蚕桑丝绸,泽被中华,惠及全球,在中华和世界文明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的篇章,受到人民尊崇。许多典籍都盛赞嫘祖的伟大功绩,北宋建隆元年疏文称嫘祖:“教民养蚕治丝,无须树叶蔽体;令地产桑育蚁,遂教人力回天。脱渔猎以事农耕,制衣裳而兴教化。德配黄帝,辅成怀柔统一之功;恩重元孔,垂教以农立国之本。”几千年来,芸芸众生,悉赖生存,泱泱民众,咸归德化。功高共日月同辉,英灵与天地共寿。嫘祖就被奉为天下之母。

第三个典故是“黄母织帛”。这是一个历史真实,中学历史书上我们都学过。黄母就是黄道婆。南宋末年,黄道婆出生于松江府乌泥泾(今上海龙华镇),十二三岁被卖,当了童养媳。后来,不堪公婆虐待而流落到崖州(今海南岛崖县),嫁给一个姓宋的人,随夫姓叫宋五嫂,后来丈夫病逝,出家当了道人,在那里生活了30多年。她从黎族人民那里学到了一整套棉纺织加工技术。元朝元贞年间,年老的黄道婆从崖州回到乌泥泾,根据当地棉纺织生产的需要,总结出一套融合黎族棉纺织技术与当地纺织工艺为一体的新技术。她将这套技术广传于人,使百姓大众普遍受惠。黄道婆去世后,当地人民建祠祭祀,树碑立传,尊奉她为“织女星”“先棉神”。

第四个典故是“青青子衿”。这个词的出处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原句,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绕在我的心间。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后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此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

这一部分用这么多典故,就是为了说明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但是,“斗转星移,朝更代迭;世界之潮流浩浩,时代之波涛汤汤。有西夷渐以机技之长后而居上,惜华夏竟因塞闭之误日渐式微。”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崛起,闭关锁国的中国落后了,数千年领先的中华文明落后了。“然吾民不甘屈其后,吾国又岂能望其背。适盛会,制良策,敞国门,兴邦运。师夷长技以求奋进兮,固吾精神以纳新;东风起而凌云舒卷兮,春日腾而彩霓氤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送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打开国门,吐故纳新,再次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以上写的是神马集团建立的背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需要快速工业化,就引进了九个重点项目,上海宝钢和神马帘子布就是其中的重要项目。所以说,我们集团的两个历史性起点,就是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两个波澜壮阔历史进程的见证。于是,“湛水清而东流兮,无舍昼夜;青山巍而日跻兮,不负星辰。弄潮者逐浪而击,奋楫者溯流而橹。星月披戴而夜继兮,风雨栉沐而日兼。立桩木而奠基业兮,师机技以重国器,遂成锦纶帘子布大业,神马由是而肇也。”神马集团就由此而来。

两个集团创立了,创立以后就是发展。下面这一部分就写了两个集团各自的快速发展进程:“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沧海伏流,其泄汪洋。采光汉力奋于深深井巷,织锦女情倾于款款机杼;矿灯若星汉蜒而蜿如游龙,晶丝若流云翩然而若惊鸿;铁臂执坚兮乌金如流,纤手弄巧兮匹缎若练;锵锵兮步履,盈盈兮体态;春风十里有你,依山傍水相望;道坦则疾步如飞,峰险则跋涉如登。夫平煤,夫神马,相顾而生,相望而长,小而及大,幼而及长,柔而及壮,弱而及强。”

这一部分,引用了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名句:“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预示着我们发展的道路一片光明,前程似锦。借用了曹植《洛神赋》里的名句:“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用铿锵和唯美的语言分别写了矿工和纺织女工的劳动场景,用对仗和比兴手法,一句写平煤,一句写神马,写了两个集团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以及发展成就。“矿井如珠缀于百里煤海,罐塔如林耸入千米云空;乌煤如金奉光热于华夏四海,彩匹如霞施云霓于环宇八方。”

但前进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把世界经济推向危险的边缘。“时光如流兮雁过长空,星月如轮兮虎跃山林。廿一纪戊子,山地崩裂于巴蜀而兆民集援,风雨飘摇于西夷而环世皆惊。曰平煤,曰神马,车行遇阻,舰行遇风,乃险中求进,危中寻生,合两强而为一盛,联一姻而成双璧,乃有中国平煤神马也。”为了应对危机,在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下,两个集团强强联合,开启特色发展的转型之路。

企业重组融合有成功典范,也有许多失败案例,何况我们是在风雨飘摇中走在了一起。在当时,许多人,包括我们集团的许多职工,对企业的未来是忧心忡忡的,也确实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平煤神马的特色文化和优秀员工,成为我们克难攻坚的宝贵财富和坚定力量,我们从荆棘中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发轫于不济而荆棘丛生,奋楫于湍流而风浪不止;道阻且长而不辍其步,道阻且跻而不怠其登;临危不乱巧布产业如星汉落子,处变不惊重开项目如山河拨弦;戮力同心而攀险峰峭壁,千帆竞发而击骇浪惊涛。”

这一部分,借用了《诗经》中的“道阻且长”和“道阻且跻”,道路艰险而漫长,而且还需要爬坡过坎,但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化用了一副名联:“天作棋盘星作子,地为琵琶路为弦。”我们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确立了煤焦、尼龙化工和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核心产业,下出一手又一手好棋。我们以项目建设带动高质量发展,规划了“中国尼龙城”“开封精细化工产业园”“许昌硅材料产业园”,规划了“豫西南工业走廊”,弹奏了一曲美妙的发展乐章。“历十年有余,百企日强,百业渐盛,而终有今日之蓬勃焉!身益壮,骨益坚,其势可谓锐也,其途可谓灿也,其民可谓享也。”

按原来的设想,写到这里应该可以收尾了,但停了两天以后,总感觉意犹未尽。我们的产业链越拉越长,我们的产品远销世界各地,成为国之重器,在65年的发展进程中,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这些如果不在这个纪实性、纪念性、赞美性的赋作里面出现,必然是这篇作品的一大遗憾,于是就有了下面两段:

“夫平煤神马,出良品,皆国之重器。其煤,品全而质优,燃之而有青青之焰,化之而为业业之供。其炭,色泽而质坚,铁水奔流而成础国之石,钢花溢彩以奠强国之基。其丝,纤细而韧,九天揽月以佑神舟还家,五洋击水以护蛟龙归港。其布,致密而刚,骨其轮而辅世界前行之速,坚其甲而维天下和平之景。更取深井之卤以馈生民之需,兼制晶硅之翼而夺太阳之能。煤焦、尼龙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诸业相链相生、相长相强,三足鼎而强企立也。”

“夫平煤神马,聚良才,俱邦之栋梁。毋女素芳,以纤弱之身,驱铁马冰塞;曹子名收,以独臂之力,撼石壁煤墙;冉氏天成,逐煤炭如夸父逐日;刘氏景池,拓巷道如愚公移山;李公二银,誉毛主席的好矿工;吴公如者,称金牌之定海针;国华绕丝而成大国工匠,永红织锦而如飞天神女。有精工之技匠,有经业之精英,有兴国之良才,有辅国之重臣,灿若繁星而其数不可计也。”

这篇赋作的开头是从家国情怀和人民安居乐业开始的,结尾同样要进行呼应。集团创业65周年,恰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起点谋划“十四五”规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恰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于是,“国之益兴,民之益康。逢建企业甲子又五,遂作此赋以记之。”

作者简介

李保林,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副部长,中国化工作家协会副主席。常有散文、诗歌散见于报刊,代表作有报纸整版长诗《矿山脊梁》等。

(向上滑动看内容)

河南社区网“社区文化”栏目

“新文学青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tiliana.com/mtlzp/6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