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https://m-mip.39.net/nk/mip_5154125.html

连最挑剔的设计师,

也要“赖”在老K的小院

大理洱海边的“無舍”酒店很有名,不仅频频登上中国最美民宿榜单,而且从建成始,一直火到现在。

它的设计师,正是中国设计圈内的知名设计师“老K”。無舍算是老K和朋友们的“玩票”之作,而他的私宅小院,则更有魔力。

老K的设计师朋友们,一来大理,不住古城遍地的客栈,不选老K设计的其他民宿,宁愿舍弃洱海边的酒店,也要“赖”在这个小院。

今年元旦,一对夫妻来大理旅游,原本规划了很多行程,结果一住进小院,整整七天,除了转转古城,就是在院里,看云看书、晒太阳,其他地方哪儿也没去。

真有这么夸张?

带着这个疑问,我和摄影师小枝从成都出发,飞向了号称“世外桃源”的大理。

●無舍(洱海店)。源自無舍

但当天大理的风太大,我们的飞机还没着陆,就被吹得东倒西歪,让人胆战心惊,小枝吓得念起了大悲咒。好在安全着落。朋友说,你们很幸运了,天气很坏的时候,飞机就算飞到大理,也得折回昆明等待天晴。

走出机场,外面飘着雨。我们选择乘坐小车,“大理的天气就是这样,一会儿太阳,一会儿雨……”刚钻进车,白族师傅就开始唠嗑了。

●洱海。源自网络

这个民宿太低调,

没招牌,没广告,

就是很普通的一户人家

车很快驶到洱海。因为天气不好,这片很有名的风景,并没有给我太大惊喜。给我惊喜的,倒是天上“跑着”的云。

这里的云离人很近。它们一会儿堆积成块,像是浮在空中的海岛,让人有想爬上去的冲动。一会儿给人“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紧迫感——突然明白为何沈从文会在《云南看云》里边倾注笔墨。而远处的苍山,像一位穿着黑铠甲的将军大神,挺着厚阔的胸膛。

●大理古城热门的主路之一:人民路。古城南北纵向有三条大街,东西向有五六条小巷,除开人民路,还有复兴路、叶榆路、广武路、洋人街比较热门。

●引自苍山的流水,从西到东,穿城而行。摄影:小枝?ZIPART

一小时后,我们进入大理古城。游人、商铺太多,热闹非凡。说实在的,没有太大特色。但看地图,还是能发现古城的魅力。

苍山脚下,方形的这座城似一块补丁贴在洱海西边,它的历史最远可溯及西汉。

面积虽只有3平方公里,但基督教教堂、天主教教堂、清真寺、文武庙、城隍庙、元帅府,以及四大古城门、现代化的小楼,混散在本地以白族传统民居为主的建筑中,透露出这个小城悠久的岁月、复杂丰富的文化。

●大理古城南城门,四大城门之首。“大理”二字由郭沫若所写,他在大理还留下很多诗。有一句写到:风花雪月古城开,洱海苍山次第排。源自网络

●天主教堂,建于年,由法籍主教叶美章主持修建,是一座重檐歇山顶回廊式石木结构建筑,带有明清建筑的风格,融合了白族建筑的古朴典雅与西方建筑的庄严美观。摄影:小枝?ZIPART

●崇圣寺三塔,大理最著名的地标建筑,离古城只有两公里。源自网络

老K的小院,在城里靠东的位置,远离了热门的街巷、著名的古建筑。和它相伴的,是一座岁的普贤寺,在一条游人很少的玉洱路中。

常见的民宿,门外会挂着醒目的招牌和广告,而老K的小院,太过低调。

●玉洱路,老K的小院就藏在这里边。

●普贤寺。摄影:小枝?ZIPART

它不仅没有招牌,没有店名,我拿出手机搜索“老K的小院”,发现地图上找不到。它只有门牌号。

“我们想给人一个寻常人家的感觉,所以不会有招牌,外面看起来很低调。这样能保证客人住宿的私密性,不会被其他人打扰。但进到里面,别有洞天。”無舍市场总监小寒来接了我们,她解释道。“客人来时,我们的管家会提前联系、发送下车地址,还会提前等在门口专门迎接。”

的确,老K的小院,没有常见民宿的那种清新文艺。与其说它是一家民宿,不如说它是一户本地的人家。

●从外面看过去,老K的小院,就是一个当地的人家户,很低调。木门上的春联、白族传统民居特有的飞檐、趴在矮墙上的大片三角梅,更增加了这种日常感。

●周边街景。摄影:小枝?ZIPART

院子很小,放眼一望,就两个房屋,一个院,四个区。

前庭种着一株李子树、两株梨树、一株柿子树。正前方,是一个玻璃房,后边设有一个晾晒衣服的小空间,旁带一个卫生间。左边是起居室。

真是简单到你会怀疑,老K到底有没有动手设计。

●前:玻璃房,右:起居室,外加一个院子,面积只有㎡。

●玻璃房内景。

●后院。摄影:小枝?ZIPART

我们最先走进起居室。右边是存放行李的大储物柜,连着书桌和书架。

一旁是可以烧柴的壁炉,一个老柜子,被当作茶几使用,配一把椅子,风格有点儿英式。

正中间是一张大床,布置得很像自己家的卧室。

●起居室。

●书房。摄影:小枝?ZIPART

在盥洗区,老K用砖墙,隔出了洗漱间和浴池,淋浴间和卫生间,以及储藏室。

空间看起来很简单。但有意思的是,因为空间有规律的区隔,以及合适的尺寸,我的物品摆放、室内的任何行动,居然自动有了秩序。不似我以前住店,东西摆得散乱一地。

●盥洗区。摄影:小枝?ZIPART

看一天的云,晒一下午的太阳,

这样的日子“最大理”

和老K坐在玻璃房聊了聊。他说自己从南京来到大理,其实是“退”到大理。在20多年的设计生涯中,他不仅设计了南京博物院等知名文化空间,创建了设计圈内颇有名气的论坛,还曾因总是中标政府项目而被誉为“标王”,名利均收。

“但做了那么多之后,设计上遇到了瓶颈。”老K说那个感觉就像马拉松好不容易跑到终点,但若接着跑,死都跑不动了一样。“那时整个人也比较颓废。”

●老K。摄影:小枝?ZIPART

南京的生活,逐渐让人厌倦,“活动区域,除了家、办公室,就是shoppingmall。而朋友之间谈得也差不多,房子、车子、投资……生活价值观比较单一。”而不断的应酬更让人疲倦。

年,因为朋友邀请,老K四到大理,而第一次就喜欢上这里。多民族文化,外来的洋人、文艺青年、文化人士,吸引了他,“这里的人,各种各样,类型丰富得像是‘妖魔鬼怪’,哈哈哈哈……大家价值观很多元,生活方式虽然差异很大,但彼此共生共融。”相比南京,这里更有“生活感”。

当年年底,他打算定居。在本地一位好朋友杨哥的帮助下,他们一家家问到这里。

●设计图。源自無舍

刚接手的时候,院子乱糟糟的,长满了有一人高的杂草。“而你现在坐的位置,最初是个鸡圈。哈哈哈……”相比曾经的“标王”,现在的老K性格随和,说话语气幽默。

“挑中这,是因为院子的尺度,让我觉得很舒服,适合单身或者情侣。”多年的设计经验,让他一走进去,就知道该如何改造设计,“空间规划是我的强项。院子都是按照我所需的功能来设计。”

●小院改造施工现场。

小院改造历时5个月,年年底建成。

玻璃房,由近3米的钢架搭建,既是客厅,也是工作室兼厨房餐厅。而起居室,卧室、书房、盥洗区之间,没有区隔,整体贯通。

院子虽小,但能满足生活工作、接待聚会,功能齐全。

●搭建玻璃房。源自無舍

“这里的生活,于我而言,最重要的元素,除了院子,就是阳光和云,否则不‘大理’。”老K曾经不仅常常一个人看一下午的云,还用相机拍了很多照片。而采用那么多玻璃,也是为了方便晒太阳、看云。

他在前庭,或者躺在躺椅上打盹,或者把吊床绑在两棵树之间,躺上去晒太阳。有一阵,他每天睡到自然醒,吃个brunch,再回来躺在院子里,一直待到下午,一天就这么“慢”地过去。

●院子里的树。小院在夜晚,则别有光景。下雨了,坐在玻璃房里,听着雨打树叶,湿润的空气搔挠着你,抚平你揉皱的心。

●保留了基本结构的起居室。原本是三间独立的房屋,老K将里面两堵墙打掉,把窗子换成落地窗,方便引入“阳光”。摄影:小枝?ZIPART

而我们住的那三天,没去洱海,也没去崇圣寺三塔,除了在古城转转,每天最想做的,就是躺在玻璃房的榻上,晒太阳、看云。

为了保持民居原本的特色,老K不仅保留了起居室的基本构架,还有院子本有的一堵墙。他还采用本地筑房常用的麻石,搭建了临街的墙,铺了进门的路——这里不适合高跟鞋。

●躺在榻上,通过头顶的天空,晒着太阳,整天整天地看云,就足够了。

●晚上,从起居室屋顶,望过去的“云”。云,一会儿成块,一会儿薄得像撕碎的棉絮。等到云“飞”起来的时候,你会开始想象,天宫的厨房是不是着了火、冒起了烟?摄影:小枝?ZIPART

老K还把玻璃房的一些东西“藏”起来。

大部分线路“放”在天花板里,办公用的插座则“隐”在一个柜子里。抽油烟机“藏”在木板中,而吊着的投影仪,要不是老K提了,否则很难发现。

这些看似“没有设计”的设计,让这个多功能的玻璃房,从视觉上来看,整洁有序。

●一应俱全的厨房区。每次想到做什么事,我随时都可以开始。

●书橱。这里很方便生活。摄影:小枝?ZIPART

因为有老K六年的生活痕迹,

它更像一个家,而不是民宿

院子用了很多老木料,它们大多来自被拆迁的老房子。

“木头是种有温度的材质,”老K说,“它们从树上被砍下来,做成家具,仍有持续的生命力,除非你把它烧成灰烬。如果你在外面刷上油漆,它会一层一层地吸,变得更有韧性。”

●夜晚的起居室,“木头”随处可见。摄影:小枝?ZIPART

老木料好些都是他平日里淘到的。

用来摆花放灯的巨形木块,源自树龄超百年的大树,是他从香格里拉的路上拉回来的。当地居民原本用来烧火,被他半道抢救下来。

蓝色的长凳,共有四把。是他跟一位餐饮老板磨了半天,买了四把新的凳子换来的。

前庭的木板,则是专门为两只心爱的狗狗设计的。“大理有两月雨季,而狗狗喜欢趴在地上,关节受不了潮。采用木板,可以疏水,还隔开了地上的湿气。”

●跟了老K10多年的油画。

●左:跟餐饮老板“换”回来的长凳,右:书房角落,上面放着苗绣。

●淘回来的瓦猫、石臼。摄影:小枝?ZIPART

老的东西还很多。比如苗绣、当地镇宅用的瓦猫,还有跟了他十年的油画,从南京带来的书籍和瓷器……整个院子拥有了不同的时光。

院里的马蹄莲,长得花大叶大,很有生命力。老K曾挖掉它,结果它拔土再起,他就让它野蛮生长。

●墙外野蛮生长的马蹄莲,屋内的花静静盛开。

●旧柜子上的小花。摄影:小枝?ZIPART

这个院子也储存了老K六年的记忆,记录了他的变化。

不少家具,他定好尺寸后,由杨哥负责落实成形。可惜杨哥因病离世,“他是个自由的人,长得帅,某些侧面像姜文。”老K还清楚地记得他的样貌,家具似乎在纪念这份友情。

正是在这个院子,他完成了無舍(洱海店)的设计。这个店现在虽然比较成功,但曾经遭遇困境。当时资金严重不足,他只得卖了车、刷爆信用卡、赊账才得以度过难关。情绪最糟糕的时刻,也被这个院子记录了。

●老木料做的“门”。摄影:小枝?ZIPART

但更多的快乐时光,在这个小院里生长。秋天,树结满了果子,酒吧老板等各类朋友就会跑来,讨果子吃。

去年的圣诞节,50个人挤满了院子,喝酒聊天,快乐地度过了一整夜。

老K还在大理觅到爱情。他和妻子在这里,度过了两年甜蜜的时光,小院变成了一个“家”。

●去年圣诞节,老K的小院很热闹。源自無舍

现在的老K已身为人父,早已没有了功成名就时的“杀伐决断”。和以前高冷的那个“标王”相比,“我觉得自己更开放了,不再固执己见。做设计,也会更多地理解其他人的立场。其实我感觉自己像是换了好几个人。”他又忍不住地笑了起来。

“最初来这是‘逃避’,后来发现,不论在哪里生活,重要的是‘心境’,只是获得这个认识,可能需要一个外部环境的影响。”他淡淡地说。

●老K。摄影:小枝?ZIPART

我很喜欢院里的木地板。因为人在上面走来走去,会留下痕迹。而这里的每一道痕迹,都蕴藏了老K的记忆。

正是这一点,这个被住过的院子,虽然旧了,不精致了,但更具“生活感”。

因此,与其说,老K设计了一个空间,还不如说,他设计了“一种生活”。

而我每天用那把钥匙,锁门、开门的时候,会觉得,小院是一间独属于我们的房屋。

●精美的锁。看着那些通过传统工艺做成的“锁”,很想念一句: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

●钥匙。摄影:小枝?ZIPART

虽然只有三天,每当我取下挂在门上的长柄黑伞,和同伴从小院出发,到古城里转悠,踩着被雨水打湿的石板路,感觉像个绅士一样在行走。

鲜花饼、饵丝、茶叶、酸辣鱼,和最新鲜的水果,是大理的味道。相比白天,古城夜晚更热闹。在音乐与酒的作用下,整个古城开始“微醺”。各种各样的人,都能在此安放自己。

尤其当你走过那些具有大理特色的民居小巷,遇到像蜜蜂一样挤在一起买糖的小学生,或者在遥望远处巍峨的群山时,想到野夫和周云蓬也在这里生活,大理的精彩慢慢显现……

●相比热闹的商业区,我更喜欢本地传统的小巷和日常的生活场景。

●藏在安静小巷子里的咖啡店。

●大理九月酒吧。大理除了本地20多个民族,还聚集了许多文艺人士,作家、诗人、画家、摄影家……他们不少人是九月酒吧的座上客。而周云蓬的演唱会又要在这里上演了。摄影:小枝?ZIPART

.

.

.

因为有了孩子,空间不够,老K一家搬去另一个院子。他把私宅“贡献”出来,以飨喜欢大理的人。

無舍,在大理还有“無往”、“無季”等几家院子,各有特色。在苏州、京都,他们也改造了一些老院子。

而小寒曾在丽思卡尔顿酒店工作,服务非常专业周到。

据说,老K的粉丝特别多,我想,我们这次和老K的近距离交流,大概会让他们嫉妒?

??左右滑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tiliana.com/mtlzp/6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