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艺术头条发表《为了将这8座建筑搬进美术馆他们绞尽了脑汁》,介绍在武汉举办的现代艺术展,讲解现代建筑和城市、自然的关系。特此转载。

J

建·筑·美·学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aesthetics

参观一场建筑展览,你曾经有怎样的体验?

看建筑模型?看设计图?看效果图?

似乎都看不太明白。

近日,武汉举办了一场建筑艺术展。

8组建筑,分布在8个独立的展厅,

营造了8种不同的参观体验。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羊群、古树错落并置,背景是现代建筑群,观众沉浸式穿梭其中;

超高清照片包裹住整个展厅,观众走进展厅,就如置身于一个深坑;

像在电影院观看一场电影一样,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座绝美的校园如何建成;

把土壤、空气、水搬进展厅,用数百张建筑环境图组成一件装置,带来具有冲击力的视觉观看体验;

……

这一次,打破了我对建筑展览的印象。

共生建筑与城市、自然发展的8个样板

年9月19日,“共生与变异:主题建筑展”和“空间叙事——国内外当代建筑展览影像展”共同在武汉合美术馆开幕。

“共生与变异:主题建筑展”选取了21世纪以来的8组建筑,风格完全不同,被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搬进美术馆,因为一个建筑关键词“共生”,探讨当代城市发展中,建筑与自然、城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展览开幕式现场

“在美术馆里展览建成的建筑作品大都比较尴尬,因为作品已在现场呈现并且实质上永久性展出了,而美术馆里只有缩影。当然,以模型为主的形式,总无法与实物媲美。可以说,建筑展往往就成了建筑模型展。我们的工作早已习惯了在本真的大地上策划活生生的‘建筑展’,因而也希望搬进美术馆的展览也能别开生面。”策展人黄立平谈及。

▲上海中心大厦实景图

▲展览现场呈现上海中心大厦

上海中心大厦,这座魔都上海陆家嘴最耀眼的新地标,以米的新高度,傲立于上海天际线。

谈及近些年来能够打动自己的建筑,合美术馆馆长黄立平首先提及的就是这座建筑,他认为,从“金茂”到“环球”,再到上海中心大厦,三座高塔形成了不同寻常的城市天际胜境。

上海中心大厦的诞生,成功消解了“金茂”与“环球”两座建筑的任性,三体共生的时序逻辑更为清晰,强化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性格。

▲四川美术学院虎溪小区实景图

▲罗中立手稿图

年,罗中立以巨幅油画《父亲》开启了中国美术一个崭新的时代。

黄立平认为,罗中立的第二件杰作,就是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经过十年的磨砺,罗中立带着四川美术学院的团队,打造了一个青山修林、水塘成片、梯田绵延,最大限度保留原住民农耕文化和典型山地浅丘地貌,一座保留了田园风貌与历史文脉的生态校园。

▲展览现场呈现光谷“双城”

▲武汉未来科技城实景图

▲武汉光谷生物城实景图

▲光谷新封面武汉光谷金融中心实景图,U型双子楼造型

在武汉,有两组相距10多公里的建筑,分别位于光谷中心城的东西二端。

东边是未来科技城,主楼是一座“马蹄莲”形状的建筑;西边是光谷生物城,一对现代双子塔,这在当地简称光谷“双城”,组成了武汉高新区域的地标式建筑。

有意思的是,十多年来,这两座建筑引领了两组建筑群之间的建筑风格和城市环境。

▲世茂深坑洲际酒店现场展出效果,进入展厅似乎就进入深坑

▲世茂深坑洲际酒店实景图

在上海松江佘山度假区,有一个88米深的天马山深坑,这座建筑依附深坑崖壁而建,被美国国家地理誉为“世界建筑奇迹”。

如何做一个真正在大自然中生长的酒店,而不是仿生建筑?

世茂深坑洲际酒店以“城市治愈自然”为理念,与崖壁、瀑布、水潭、山丘对话,在矿坑中自然生长、在当地的特色和文化中生长,将自然伤痕变为瑰宝。

▲佛顶宫展览现场

▲佛顶宫实景图

南京牛首山佛顶宫,也是近年来在国内引发讨论的一座建筑,最初因安放和供奉佛顶舍利而建,是一座在山顶废弃矿坑基础上打造的建筑,建筑呈半圆状,整体造型是以巨型莲花托起佛顶发髻的摩尼穹顶,以“补天阙”的建筑设计理念,将原有的双峰景观进行恢复。

在湖北黄石的建筑项目策划中,工作团队发现原有建筑群规划区域内有一片年的古树木群,于是将这种生态保留下来,以保护自然再开发的方式,打造了拥有百年古树群落、千年老村古井、护城河的建筑群,满园花卉,远瞰黄荆山脉,上有钟山水库,楼前小桥流水,城市与自然共同生长。

▲合肥金融港

在合肥的金融港,思考的则是建筑的开放性以及与城市空间之间的关系。园区通过灵活地建筑布局,以及多个商务庭院叠合、错落、凹凸等营造一个绿色、健康的新式办公模式。项目高层塔楼办公组团间种植大树,营造办公组团的宜人氛围。5至6层独栋办公建筑间采用硬质铺装与盆栽结合方式种植,营造私密的办公庭院。

▲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展览现场

▲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实景图

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网安基地,是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网络安全学院+创新产业谷基地。基地由展示中心、网络安全学院、培训中心三大建筑群组成。展示中心是共享区的重要窗口,位于网安基地共享中心区的东侧。

建筑布局采用中轴对称形式,方正的体量以体现现代网络稳定的特征,通透的外立面将内部网状展示出来,体现科技与人文的结合。

开放透明的展示中心结构是最好的展品,网状的结构在支撑功能的同时也是建筑的表皮,满足高品质展厅无柱大跨度的空间要求,不仅经济上节约,亦实现了“形式即功能”的建筑结构一体化。

空间叙事聚焦近年来国内外备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tiliana.com/mtlzp/9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