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北京农田观光季已经启动,花卉、油料、药材作物形成的大田景观将让京郊实现三季有花。数据显示,北京农田观光季十年来推介了个观光点,已吸引万人次走进农田观光,同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带动收入25.06亿。

来到房山区的天开野餐公园,游客就会被一片紫色的花吸引,走进花海中,尽情的赏花拍照:

第一次认识这种花,叫蓝香芥。它的紫色更鲜亮一点,拍照出来的色彩特别好看!

这片园区是由北京农业技术推广站和中国农业大学规划设计的,年又进行了生态景观提升改造,吸引了一些村民回来就业。住在附近村子的穆彩霞过去在城里打工,现在在园区做环境卫生:

孩子小嘛,需要照顾,老人也老了,所以回来比较方便一点。我在这边一个月块钱。

京郊像这样的大田景观还有很多。薰衣草、彩色马蹄莲、铁线莲等花卉,向日葵、油菜等油料作物,红花、芍药、桔梗、百合等药材景观作物品种,让京郊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覆盖。北京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朱莉介绍:北京由于季节限制,在春天我们能够看见油菜花,夏季各类草花都开了,到了8月份、9月份可以上山区去观花,菊花陆陆续续地开放了,到了深秋可以观赏草,秋越浓,草越深,越漂亮。

如今,京郊农田观光已经成为一些市民的休闲生活方式,同时,一些景观作物可以观赏也能鲜食采摘,还可以做成小盆栽、伴手礼等,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朱莉表示,北京农田观光季十年来累计推介个观光点,吸引了万人次走进农田观光,带动收入25.06亿:

这些年促进了我们传统的生产田向生态景观田的转变,同时也吸引了很多的市民观光来游览,也带动了周边的一些民俗村的发展和一些初级农产品的销售,实现了农旅结合、一产二产三产融合的调整之路。比如说打造了像延庆的四季花海、百里画廊,15条农田观光的示范沟。-年这三年累计带动一产二产三产,新增的总产值达到11个亿左右,新增了三四千就业的岗位。

北京农田观光季已经过10年打造,朱莉表示,下一步将把重点放在山区,继续做好产业融合:

一产的收益是固定在那了,那么我们继续要把产业融合,二产三产继续深入开发。山区作为重点,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把我们的生态技术和景观提升技术配套引入到民俗院,提升农民的收入。

采写记者:唐思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tiliana.com/mtlfz/10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