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baidianfeng.39.net/qwzj/

拍品精选

Lot

景德春风祥玉款喜上眉梢撇口杯一对

尺寸:W8.5cm×H4cm×2

钤印:景德春风祥玉

景德镇三大名窑之一,春风祥玉(老贵和祥)延续了明、清瓷器造型丰满、深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的特点,展现了质朴、庄重之美。

春风祥玉(老贵和祥)的创始人邹俊先生,是景德镇陶瓷学院邹天成教授之子,在其父的耳濡目染下,勤于实践,中学毕业便画的一手好画,随后在学习瓷画和制瓷技术中,担任过校办工厂技术科长,厂长等职,积累了丰富的制瓷经验。但他并不满足于此,年,他选择离开学校,开始创业之路。

作为茶具文化的开创者之一,在创业之初邹俊先生便坚持对作品的精益求精,摹古不临古,融汇传统儒释道文化。春风祥玉延续明清瓷器造型:丰满,深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的特点,展示质朴庄重之美,其作品涵盖青花粉彩各类颜色釉,尤其擅长青花及青花釉里红。青花分水与釉色堪称国内一绝,不论是造型还是色泽都具有极高的审美情趣和美学欣赏价值。直到如今成为茶具界不可或缺,被喜爱者追随的业界标杆。

Lot

清乾隆莲花纹矾红描金马蹄杯一对

尺寸:W8cm×H4cm

口沿外撇,圈足,形成上宽下窄之状,形如马蹄,故名马蹄杯。胎体洁净,釉色滋润,制作规整,造型秀丽。杯外壁以莲花纹渲染金彩勾勒,全身红艳,富贵华丽,寓意金玉满堂。纹样绘画生动活泼,颜色艳丽饱满,极具赏玩雅趣和收藏价值。

Lot

清晚期德化窑印花龙凤杯(六只)

尺寸:W7cm×H3.5cm×6

德化窑位于今福建德化,作为著名的瓷窑,是福建沿海地区古外销瓷重要产地之一。由宋到清历代窑址达一百八十处,重点发掘了屈斗宫、碗坪仑两处窑址。德化瓷器是中华陶瓷烧造中的艺术珍品,始于宋代,明代后得到巨大发展,以白瓷塑佛像闻名。其制作细腻,雕刻精美,造型生动,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清代德化白瓷与明代白瓷的区别是釉层微微泛青,与明代相比釉感较硬。

Lot

明德化窑铃铛杯一组

尺寸:W5.5cm×H4cm

W6cm×H5.5cm

在今福建德化,是福建沿海地区古外销瓷重要产地之一。此套杯敞口,深腹,圈足,釉光白润,胎质薄而细腻,器形优美。一套六只带包装及其难得。铃铛杯也称仰钟杯、金钟杯、盘式杯,流行于明清,因倒置似铃铛而得名。

Lot

清德化窑梅花杯一对

尺寸:W6.8cm×H4.5cm×2

德化窑白瓷与景德镇白瓷迥然不同,除了胎、釉成份的差别,外表亦截然有异。德化瓷白中带黄,色如象牙,是一种暖白色,国外称之“象牙白”或“中国白”。此杯即是德化窑产品,器外贴塑梅花一株,俗称“梅花杯”。

Lot

清晚期同治款西瓜绿釉盖碗

尺寸:W10cm×H8cm

钤印:同治年制

绿釉瓷有其独特的烧制工艺,不同时期,不同窑口烧制出绿釉瓷器,其发色略有差别。常色的绿色釉包括孔雀绿、鹦哥绿、宝石绿、瓜皮绿等。汉代绿釉瓷器上的绿釉多为较深的青绿色,还达不到亮翠的程度。明代成功烧制出孔雀绿釉瓷,釉色有深浅二种:深者色葱翠,釉内有细碎片纹,而且衬有酱白釉底,釉色鲜明艳丽;浅者主要在彩釉中配合使用,如茄皮紫等釉器,常加上孔雀绿。若将孔雀绿敷盖于青花上,则青花色调变黑,颇有宋代磁州窑孔雀绿黑花的效果。清代绿釉瓷在明代创烧孔雀绿后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高温绿釉中的郎窑绿、苹果绿,低温绿釉中的孔雀绿、瓜皮绿和秋葵绿等等是明清绿釉瓷中的精品。

Lot

清乾隆甜白釉莲瓣纹茶叶罐

尺寸:W13cm×H11.2cm

甜白釉瓷器以明代永乐时期生产的最为著名。永乐白瓷薄如脱胎,光照见影,超然物外,让原本单一的白色呈现出无与伦比的色感,没有彩瓷的繁复缤纷,却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不愧为单色釉中的贵族。明永乐时期白釉瓷器的昙花一现,流传千古,而清三代瓷器中,采用纯白装饰者流传下来的亦是极少。据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载:“仿永乐窑脱胎、素白、锥拱等器皿。”雍乾朝慕古之风盛行,本品即属“素白”此类,追慕神似,深得永乐甜白遗韵。本品虽仿永乐甜白其形、其色,然乾隆朝的盛世风韵犹存,白釉碗釉面肥厚、莹润、平净,胎体厚重,挺拔周正,胎土坚致缜密,仅底足处可见胎质细润莹白,釉质白晰柔和,釉面匀净,显示出乾隆朝高超的烧瓷技艺,甚惬心赏。

Lot

清中期大清嘉庆年制款胭脂红赏盘

尺寸:W19cm

钤印:大清嘉庆年制

胭脂红乃是以黄金为着色剂的低温釉,原属舶来之技。唐英在《陶成纪事碑》中称为“西洋红色”,彩料珍罕,呈色浓淡多变。为求突破彩料供应受进口之局限,清宫对色料研制锲而不舍,雍正六年(年)在怡亲王允祥的监督下,提炼有成,得十八新色,红彩却仍未可得。正如雍正十年(年)《活计文件》记载上谕“用西洋大红吹做”,欲制此彩之器,艺匠须以竹管蒙纱蘸彩,吹于器表,深浅斑驳,故近观若花瓣片,别有一番娇媚。

Lot

清晚期大清宣统年制斗彩若深对杯

尺寸:W6.5cm×H3cm×2

钤印:大清宣统年制

史学家连横在《茗谈》中写到“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若深珍藏系列茶杯名气之大,在茶具爱好者之间受到广泛认可是毋庸置疑的。但不能因此认定若深茶具就仅仅是指康熙年间,因为第一代若深杯是出自康熙年间官窑,仅为康熙皇帝独享的珍贵瓷器。此组整体斗彩装饰,底平口阔,胎薄型正,釉水莹润,握感舒适,彰显富丽堂皇之气。

Lot

清顺治成化年制款青花花卉纹铃铛对杯

尺寸:W7.5cm×H4.5cm×2

钤印:成化年制

拍品胎体盈薄,施釉莹润,造型隽秀,因倒置形似铃铛,故得其名。外壁通以青花绘花卉图,虽以淡雅装饰,却意境悠远。构图得当,笔触洒脱,描绘生动,青花靓丽,盈手佳器,可赏可玩。

Lot

清雍正菊瓣渔乐图青花套杯(两杯两托)

尺寸:W7cm×H3.5cm×2(杯)

W11×2cm(杯托)

清雍正时期为时虽然短暂,但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府财力雄厚,国内外市场活跃,制瓷工艺突飞猛进,在继承康熙朝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创新、变化和提高,不仅品种多、题材广泛、造型多样,而且原料的选择和加工也比以前更讲究。此套杯为菊瓣式,雍正时工艺精细,修胎讲究,器身通体青花装饰,以渔乐图为主题,描绘了渔人钓鱼、捕鱼时繁忙的身影,充满了生活乐趣,给人以繁忙祥和的心境。

Lot

清康熙高仕图青花碟(三碟)

尺寸:W10cm×3

康熙(—)朝时间跨度长,器物类型丰富,工艺水平高超。此期使用浙料和珠明料,青花发色前期较灰暗,中期以后青幽翠蓝、明快亮丽。画法早期以单线平涂为主,气势粗犷;中期以后则勾勒、渲染、皴法等并用,绘画精细,并以青花色阶,而备受推崇。纹饰题材多样,有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诗文、博古等,其中最具时代特点的是冰梅、耕织图、刀马人、双犄牡丹等。

此器以青花绘高仕图,将历史典故中的故事、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水墨丹青中的意境再现于器物之上,图案寓意吉祥或弘扬传统美德、或赞扬太平盛世、或崇尚高官厚禄、或借景抒情,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纯朴的人性永恒的境界和情感,具有不可取代的审美价值。

Lot

晓芳窑莲瓣对杯

尺寸:H4cm×W8cm

钤印:晓芳

晓芳窑为台湾名窑,以仿古瓷闻名,其品质在台湾地区至今还无人能出其右。晓芳窑一向坚持追求于作品的完美,无论在釉色、胎土、形制比例及烧窑技术上均要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Lot

晓芳窑牙白梅花茶具套组

尺寸:φ29cm(壶承)

容量:ml(壶)

钤印:晓芳

参阅:艺术薪火相传-第十六届台中县美术家接力展,第十七页。

晓芳窑为台湾名窑,以仿古瓷闻名,其品质在台湾地区至今还无人能出其右。晓芳窑的器物,犹如玉或君子一般,暖暖内含光的特质,显透出宋代以来相承的气韵与风骨。

Lot

茶具一组

尺寸不一

本拍品由横把急须、茶则、茶盘、五杯、五托组成。

Lot

竹云斋造梅竹茶则(原共箱)广斋樱花树皮茶则(原共箱)

尺寸:W15cm(梅竹茶则)

W17cm(树皮茶则)

钤印:竹云斋造(梅竹茶则)

从18世纪流传至今,利用樱花树皮的传统工艺,名叫“桦细工”。其细节的追求,令人赞叹不已。所谓“桦细工”指的就是利用樱花树的树皮做成的盒子或其他各种容器或装饰品的工艺,野樱花树皮不仅花纹精美色泽深沉,触感光滑质感细致高雅,而且强韧牢固,还具有防湿防寒的功能,所以被应用于制作各种生活用品,是日本的著名传统工艺品。

Lot

民国铝制茶船

清晚期无款巨轮珠

尺寸:W16.5cm×H7.5cm(茶船)

容量:ml(壶)

此壶无款,造型圆润,气度充沛,以熟料铺砂,砂粒隐现闪烁,增添迷人色彩。盖内处理尤见平整利落,内外气孔端正,壶流腴美坚挺,执把壮实蓄劲,尤为精妙,全器于古拙素雅中展现悠然得趣的境界,为茶席间实用与收藏兼具之妙品。

此茶船为铝制,精巧夺目,是一件实用观赏俱佳的茶道具。

Lot

清品泉款菱花形锡罐

尺寸:W6cm×H10cm

此锡罐为菱花形,线条精美,下承四足。

Lot

荣真款银壶

大正时期竹制茶则

容量:ml(银壶)

尺寸:W13cm(茶则)

钤印:荣真

荣真初代于宽政年间(-)在京都创立竹影堂,致力于雕金工艺器具的制作。明治年间,栖川宫亲王赐“竹影堂荣真”袭称,至今已传至七代四世荣真。

Lot

江户时期青木木米造彩绘青瓷杯一组(五客)

尺寸:W6.8cm×H5cm×5

钤印:木米造

青木木米(-),出生于京都,为江户后期的陶艺工匠、南宗画画家。幼名八十八,字佐平,号青来、百六散人、古器观、亭云楼、九九鳞、木米、晚年因失聪改号聋米。

青木木米一生倾慕于中国古陶瓷,独自开启了中国古陶瓷的摹古世界。其制作的陶瓷器以煎茶器为主,擅长白瓷、青瓷、赤绘、青花等多个领域的制作技艺。同时,青木木米也是日本受中国明清文人画影响而形成的南宗画的出色画家。

Lot

明治早期茶具收纳盒(原共箱)

尺寸:W19cm×H14cm

Lot

二代诹访苏山造纯银四君火舍、青瓷袴腰香炉(原共箱)

尺寸:W11cm×H11cm

钤印:苏山

诹访苏山(-),本名源三郎,出生于武士世家,23岁随彩云楼旭山习画,25岁就在东京从事陶器制作,以陶画为业。大正6年()被任命为帝室技艺员。自汉朝发展年到南宋时期趋于完备,青瓷是中国陶瓷器中最具代表的器皿之一。中国青磁分为砧青磁,天龙寺青磁,七官青磁,在日本皆被视为珍宝。在日本第一代人物苏山即长年研究当中的砧青磁,是明治末年到大正的期间,在日本初现中国青瓷的人,当时以青瓷苏山或者苏山青瓷被称颂而风靡一世。之后许多陶艺家都开始烧制青磁。

二代诹访苏山(年~年)初代苏山亲弟弟好直的二女儿。是初代苏山的养女、在初代苏山的指导下学习做陶艺术。(大正11)年,命名为2代诹访苏山。

Lot

年代88青饼(两片)

数量:2片

重量:g/g

仓储:自然仓

年份:年代

工序:生茶

此拍品为88青饼。88青饼是勐海茶厂在年至年以配方生产的特殊一批青饼,独特的陈香是它主要的代表。此茶饼存放于自然偏干仓,饼形完整,阵阵茶香,以肥壮茶菁为里,茶饼茶气足,茶韵变化无穷,但不失普洱的天然真味。经久耐泡,仍然不减它悠扬的口感,深受收藏家的追捧。

Lot

年代88青饼(一片)

年代92青饼(一片)

数量:2片(各一片)

重量:约g(88青饼)/g(92青饼)

仓储:干仓

年份:年代/年代

从年代开始的88青饼让声名大噪,蔚为茶客所追求,而继88青饼之后的也成了固定的常规产品,分各年份、产量多、包装种类繁复,有很多版本。88青饼泛指到年间产,此拍品是年产,是继承88青饼的产品,陈期也足够,可饮可藏的佳品。

Lot

年印象

年凤柱圆茶

数量:一筒加一片/一筒加一片

重量:g/片/g/片

仓储:纯干仓

年份:年/年

(年印象)年是大益专营店体系建立元年,这一年大益推出了不少优质茶品,印象便是其中之一。印象虽然是一款“迟到的”收藏级大益中期茶,但等到其品质被众多藏家认可,其价值被投资者肯定后,前景必然是一片光明。

(年凤柱圆茶)凤柱圆茶由大益集团于年推出,淡金黄包装的饼纸,一凤亦活其中,仰头向上翱翔,尽显凤柱之吉祥和谐的象征。此圆茶萃取勐海高海拔山区茶叶为原料,以大益独特拼配工艺为载体,茶饼索条肥壮,乌光油润,成就了独特口感品质。其汤色金黄透亮,滋味浓厚饱满,香气醇正高扬。传承龙团凤饼,滋味甘香重滑。

Lot

2年红中红青饼

年谷花茶

数量:一片/一片

重量:g/g

年份:2年/年

(2年红中红青饼)因其外包装纸中央以“八中围绕红茶”,故称之为“红中红”。茶饼润泽光亮,活力彰显。条索清晰,芽头肥壮,显金毫。

(年谷花茶)此茶选料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具香高气足、茶气适中、滋味厚重、口感丰富、回甘绵长等诸多特色。

Lot

2年大益勐海甲级傣文生沱(有内飞)

数量:六沱

重量:g/沱

年份:2年

茶质厚重,滋味醇正,有较明显的杏仁香,延续了勐海茶厂产品风格。叶底匀齐,回甘生津明显。

Lot

年女儿绿沱茶

数量:二十五沱

重量:g/沱

年份:年

女儿绿沱茶又称女儿茶、姑娘茶(属边销茶类),二十余年陈华,纯干仓高香。栗黄汤色,香气馥郁。入口茶味重,饱满有张力。回甘生津,香甜持久。

Lot

年陈广和堂窑藏庚辰年易武野生砖

数量:三砖

重量:共g

年份:年

Lot

年下关净含量油光纸熟砖

数量:八砖

重量:g/砖

年份:年

工序:熟茶

此拍品为年下关砖茶,共八砖,包装完整。茶气持久饱满,茶汤入口甜醇生津,回甘持久口感浑厚。云雾茶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茶单宁、茶素、蛋白质、维生素等,对人有消食、解腻、止渴等功效,是公认的健康食品。

Lot

年代厚纸

数量:一片

重量:约g

八十年代的厚纸青饼,包装较完整,仓储偏干,茶饼外形圆厚端正,撤面条索肥壮,松紧适中,茶质极佳,是中期茶中的精品。此茶采用五至八级粗壮新老茶菁拼配紧压,当中三、四级为面;五至八级为里茶,犹以七、八级为主,是收藏市场的抢手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tiliana.com/mtlhy/11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