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评价检测
单元评价检测(五) (90分钟 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迸溅(bènɡ) 忏悔(qiàn) 忧郁(yù) B.恩惠(huì)矜持(jīn)伫立(chù) C.卸却(xiè)酒酿(niànɡ)瞬息(shùn) D.挑逗(tiǎo)赤裸(ɡuǒ)延绵(mián) 选C。A项“忏”应读chàn;B项“伫”应读zhù;D项“裸”应读 luǒ。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 A.赤裸 忏悔 悠寂 凝望 B.颤抖 鸡豚 伶丁 疑惑 C.繁蜜 伫立 幼稚 脾性 D.渺小 忧郁 懊丧 嫌弃 选D。A项“悠”应为“幽”;B项“丁”应为“仃”;C项“蜜”应为“密”。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时候,奶奶也去世了,真是祸不单行。 B.这就是生活,有轰轰烈烈但虚无缥缈的过往烟云,也有平平淡淡但实在朴素的生活睿智。 C.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D.春节期间,当越来越多的人忙于抢红包并乐此不疲时,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变成了“我看着你,你却在抢红包”。 选C。用词不当,“入木三分”是“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切”。 4.(·龙东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明互鉴的“软”助力。 C.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D.新一代迎宾展示机器人是一款工作于室内环境,用于迎宾、讲解、接待、引领工作的智能型服务机器人。 选B。A.否定不当,去掉“不再”;C.前后不一致,去掉“能否”;D.语序不当,应是迎宾、接待、引领、讲解。 5.下列作家、作品、朝代或国籍、出处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国——《普希金诗集》 B.《紫藤萝瀑布》——宗璞——中国——《铁箫人语》 C.《游山西村》——陆游——宋代——《剑南诗稿校注》 D.《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明代——《龚自珍全集》 选D。龚自珍是清代文学家,非明代。 6.诗句默写。(5分) (1)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 (3)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 (4)《己亥杂诗(其五)》写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丰年留客足鸡豚 (2)荡胸生曾云 (3)自缘身在最高层 (4)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7.(·盐城模拟)综合性学习。(5分) 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参与相关活动。 4月20日19时51分许,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的收官之作,标志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 4月26日上午,万众期待的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在大连正式下水!目前,航空母舰主船体完成建造,动力、电力等主要系统设备安装到位。 5月3日,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和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宣布,我国科学家在基于光和超导体系的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5月5日下午2点,中国国产C大型客机在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C在历经10年后终于破茧化蝶,实现了国产客机领域的突破。参加首次试飞的C内部布置与普通客机大不一样,机内没有成排的座椅,而是加装了大量专用的仪器设备。该机需要测试的参数超过4.4万个,其中数千个参数会在试飞时回传到地面,在指挥大厅就能监控飞机试飞时的完整状态。 (1)活动一:请为拟一个新闻标题。(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这四则材料说明了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如果你是学校的小记者,学校打算让你采访C的总设计师吴光辉爷爷,请根据相关信息在横线上填写合适内容。(2分) 小记者: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 吴光辉:“C是第一次大范围地采用铝锂合金的机型,我们为此经过了十年的探索,铝锂合金的供应商是按照我们的要求改善了材料的特性,使之能够更好地适用于C飞机。” 小记者: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吴光辉:“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针对飞机整体设计来说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根据市场需求,设定设计方案。第二,零部件供应需符合设计方案。第三,系统集成掌握在自己手中。” 答案:(1)国产C大型客机在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 (2)我国在载人航天工程、大型船舶、量子计算机、大飞机制造等领域的科技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行列。 (3)①您在研制C过程中运用哪些新型材料? ②自主设计,对于一架飞机意味着什么?(符合要求即可)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4分)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诗歌围绕诗题中哪个字着笔?着重写了什么内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歌围绕诗题中的“望”字着笔,着重写了望泰山的所见所感。 9.说说你对尾联的理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句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表达了诗人渴望登上绝顶的愿望,同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它既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也激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因而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3题。(11分)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10.画线句独句成段,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下了悬念伏笔。 11.选文第2、3段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的?各举一例。(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颜色: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2)形状: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 (3)情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 12.选文中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举一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比喻:“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②拟人:“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13.为什么要用“仙露琼浆”来形容紫藤萝花?(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突出紫藤萝花的美丽,表现自己对紫藤萝花的喜爱和赞美。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8题。(13分) 十里春风,桃花如你 ①“累世情缘,谁捡起,谁抛下,谁忘前尘,谁总牵挂。忆当时年华,谁点相思,谁种桃花。”看过《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的,便会知晓,此经典台词“灼灼桃花十里,取一朵放在心上,足矣”。在这十里春风,唯有桃花如你,方是唯一! ②以春天为伏笔,漫天桃花为引,写一笔情深似海,不论几生几世,这粉红记忆里,唯你一人铺垫了人生世世。灼灼桃花,丰富了想象,绕过指间的光阴,葱葱着彩,犹如元稹的《桃花》“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心底这朵桃花,才是这千年的疼痛。 ③春里倚窗静坐,一缕桃花暖在案前,照在心上,缕缕馨香轻抚心间的寂静,暖暖地婉约着冬去的记忆。倚着桃花的一抹暖香,轻拾流年一点花荣人心的芬芳,瞬间搅动着岁月的美丽,这柔美安详,在此桃红中央慢慢润开。一剪痴念悠然而来,静静体会生命中一花与一草的遇见,光阴脉脉中,增添了一抹嫣然景致,心似朵朵唯美纷飞的蝶,越过沧海,抵达你的距离。若风解花语,花解风情,最美的情愫,便是藏在心里的这朵桃花,已然成就了最美的风景! ④春天携着桃花的清雅,慢慢走近,满天飞舞页页的诗梦,与春花相媲美。暖起一场桃花渡,跌宕着粉红的音符,乘风破浪,浪花朵朵翩跹,娉开春的页脚,思念缓缓而开,娓娓而书。独坐如水之湄,遥望蒹葭苍苍的彼岸,可有一叶承载着如丝如缕的莲舟翩然而来?可有三世的约定,十里桃花,如期而至? ⑤喜欢春天,更喜爱这十里桃花,一朵朵开在浅浅的笑靥中央,挂满枝头。用浅粉妆点春天,修饰似水年华,点入眉心,去绣入春风化雨的爱恋。桃花瓣瓣续写春蕾的新生,循着春的步履,散布山山河河。于绿的衣裳,点缀上一抹桃花红;于春的希冀中,萌生一缕阳光的温暖。这十里春风,懵懂的心思,正如心底深藏青春的你,是袅袅婷婷的梦乡。 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的诗中喜春之意,跃然纸上,有春天的喜悦,也流露着诗人淡淡的哀愁,也许花开时节,正是花落的开始。姹紫嫣红,妩媚动人一场戏,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这春天的卷布,悠着情搭配的一幅春光图,燕歌莺舞,蜂舞花香,不论何种花开的心情,都是人生不可缺失的词牌。 ⑦等你,于桃花深处。一如这部魔幻剧,经历三生三世爱恨情仇,终了夜华灰飞烟灭,而在几年后,十里桃林,桃花灼灼,夜华又见到白浅,如初见那般站在那儿,脸上是温暖的笑容,淡淡地说:“浅浅,过来。” ⑧孰知,你没老去,我怎敢离去?便是化作春风十里,也会守护你左右,守护这朵唯一的桃花。春风十里,桃花如你,生生世世,你是唯一! ⑨相遇春天,寻到了春风,走进桃花的馥香郁郁,粉红飘落瓣瓣,随风起舞翩翩,寻觅你莞尔一笑的温暖。那山那水,那人那事,那年那月,已然是古诗里陈藏的故事,未央的情深…… ⑩捻花轻挽,春风十里,桃花如你,挽住了心,也锁了爱,微笑执手,奔赴一程程的记忆春天! (选自文章阅读网,年3月13日,有删改) 14.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考查开头段的作用。分析第①段,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问题。 答案:(1)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2)内容上:引用人们熟悉的电视剧台词,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为下文的抒情奠定了感情基调。 15.选文描绘了怎样的一幅桃林的画面?请一一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窗前静看桃花绽放图;(2)漫步桃林赏花图;(3)桃花之下相思图;(4)桃林重逢图(意思对即可) 16.联系全文,作者为什么说“春风十里,桃花如你”?(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阅读选文内容,从桃花的特点,在作者心目中的作用等方面回答。 答案:因为在春风十里之中,桃花具有柔美、安详、妩媚动人,洋溢青春的气息,充满了温暖与痴念的品质,就是作者心目中“你”的化身,所以才会说“春风十里,桃花如你”。 17.赏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桃花瓣瓣续写春蕾的新生,循着春的步履,散布山山河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续写”“循着”“散布”,连续运用了三个动词,并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将桃花在春风的沐浴下盛开的全过程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表达了作者对桃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8.作者把“春风”“桃花”“你”写得如此美好,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何尝又没有呢?只不过需要你停下你匆匆的脚步去寻觅,请你结合文章,说说你身边的美。(不少于30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写一段不同于桃花的美景,注意遣词造句,字数不少于30字。 答案(示例):我家楼房周围原本是狭窄并坑坑洼洼的小路,而如今却到处铺满了一块块红色的新砖;原本的老楼都刷上了光彩亮丽的新漆,这些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舒适的环境。我发现了环境美。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12分) 像蝴蝶一样生活 美国著名的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说过这样一句话:“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我非常喜欢其中的一句“像蝴蝶一样生活”,蝴蝶是美丽的精灵,轻盈优雅,自由乐观,用最美的姿态寻找最美的风景,永远活得那么诗意浪漫,多姿多彩。 “庄周晓梦迷蝴蝶”,自古以来,人类就向往蝴蝶的生存方式。蝴蝶不像蜗牛那样负重前行,把人生变成一场苦役;也不像蚂蚁那样只知道埋头劳动,丝毫不懂得享受人生的乐趣。 像蝴蝶一样生活,懂得在痛苦中绽放美丽。破茧成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蝴蝶想要挣脱茧的束缚,需要慢慢等待,等待黑暗和痛苦降临,然后默默承受着一切。它们心中有美丽的梦想,也深深明白,苦难是必经之路,如果想绕道而行,借助外力破茧,结果只能是死路一条。我们人呢,是不是也需要这样的乐观坚韧?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遭遇痛苦的沼泽。有些人遭受了打击,就一蹶不振,让自己在痛苦中沉沦深陷,无法自拔。这样的人生,怎么能领略壮美的风光?苦难是人生的财富,只有经历过,才能历练出一双飞翔的翅膀。 像蝴蝶一样生活,懂得在人生路上欣赏沿途美丽的风光。这个世界上,蝴蝶恐怕是最懂得欣赏美的精灵了。它们徜徉在美丽的花朵中,一路歌唱,一路采撷,悠闲自在。而我们人呢,缺乏的就是这种生活态度。我们总是以奔跑的姿态前行,为了名,为了利,为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朝前奔去,总以为所有的人都在和我们赛跑,生怕被丢在后面。最后,我们没有跑赢别人,更没有跑赢自己。我们跑得太快了,把一切美好都丢在了身后。像蝴蝶一样,慢慢地飞,细细地品味沿途的风光,让生命多一些舒适自在。 像蝴蝶一样生活,懂得把日子经营得优雅诗意。谁都不能否认,蝴蝶是个浪漫的生活家。它们爱生活,爱自然,懂得享受大自然恩赐的一切。鸟语花香,朝露夕晖,都是它们生活之歌的音符。它们会唱:从明天起,做一只幸福的蝴蝶,跳舞,唱歌,给花做媒……面朝阳光,春暖花开。我们真该学学蝴蝶的生活态度,静下心来,体会这个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活得诗意一点,轻松一点。 像蝴蝶一样生活,你的生活将变成一片美丽的花海。 (选自年12月10日马亚伟《张家口日报》) 19.为什么要像蝴蝶一样生活?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表述?(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蝴蝶的生活轻松愉快。文章从懂得在痛苦中绽放美丽,懂得在人生路上欣赏沿途美丽的风光和懂得把日子经营得优雅诗意三个方面进行了表述。 20.如何理解“苦难是人生的财富,只有经历过,才能历练出一双飞翔的翅膀”这句话的含意?(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困难对于强者,是前进的阶梯,对于弱者,是前进的绊脚石。正视困难,克服困难,在困难中前进,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无限风光在险峰”。 21.谈谈你对“为了名,为了利,为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朝前奔去,总以为所有的人都在和我们赛跑,生怕被丢在后面。最后,我们没有跑赢别人,更没有跑赢自己。我们跑得太快了,把一切美好都丢在了身后”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高不可攀的目标,永无休止的名利,盲目无度的攀比,成为人们获得幸福的最大障碍。贪得无厌的欲望,使人们丢弃了眼前的幸福,不停地奔跑在获取名利的路上,沿途的无限美好的风光都被忽略了,没有心思,没有时间去欣赏这美好的一切,在追求幸福的路上,把到手的幸福在不经意间丢弃了,这岂不是人生的最大悲哀。 22.蝴蝶的生活态度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放下名利,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追求自己的最大幸福。 三、写作(4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习惯,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是习以为常后的一种自然。习惯可以是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响巨大。 关于“习惯”,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思考?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写好此文一定要紧扣材料中“习惯”二字的内涵做文章。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讲述自己的好习惯,也可以从介绍习惯的特性入手,用杂文的形式辩证思考习惯的含义。在构思时,可运用对比、先抑后扬、巧设悬念等方法,使得文章一波三折,把自己的好习惯或坏习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也可写成议论文,深刻阐述好习惯的意义和作用,坏习惯给人带来的种种不好的后果;也可写成小说,通过人物命运的变化,揭示出“习惯”的深层内涵。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方法,在立意上,都要紧扣“习惯”对于我们学习、工作等的影响,否则便会离题万里。 单元评价检测(六) (90分钟 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加点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 ) A.堡垒(lěi) 轮廓(ɡuò) 踉踉跄跄(qiànɡ) B.辜负(ɡū)吞噬(shǐ)海市蜃楼(shèn) C.刹那(shà)舷窗(xián)忧心忡忡(chōnɡ) D.烧灼(zhuó)灵犀(xī)惊心动魄(pò) 选D。A项“廓”应读kuò;B项“噬”应读shì;C项“刹”应读chà。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 A.毋宁 漫步 雪橇 精疲力碣 B.点缀烧灼步履耀武杨威 C.合珑稠密遗孀天涯海角 D.闲暇吟唱遨游耐人寻味 选D。A项“精疲力竭”应为“精疲力竭”;B项“耀武杨威”应为“耀武扬威”;C项“合珑”应为“合拢”。 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B.不一会儿,妈妈就把脏乱不堪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齐,简直是妙手回春。 C.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祸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轻损失。 D.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选B。“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4.(·连云港中考)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 A.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思想,把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 B.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在5月2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就中国军舰识别查证、警告驱离美舰,军人住房公积金计息等问题回答了几个电视台的记者的提问。 C.本赛季欧冠决赛北京时间6月4日凌晨在加的夫展开角逐,皇家马德里以4比1的比分完胜尤文图斯,再度捧起了象征欧洲俱乐部冠军荣誉的圣伯莱德杯。 D.《中国诗词大会》通过选手的激烈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唤起了国人心中对诗词的记忆和情怀,使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 选D。A项,应改为“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B项,“几个电视台的记者”有歧义;C项,应改为“本赛季欧冠决赛于北京时间6月4日凌晨在加的夫展开角逐”。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2分) ( ) A.这件事“知易行难”,譬如综合素质评价大多是“软指标”,由谁说了算,能否做到客观公正,这是人们最为 ) A.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太空一日》回顾了他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的一些经历。 B.刘慈欣,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年8月23日,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 C.斯蒂芬·茨威格,英国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一生追求的理想是人道主义和精神自由,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D.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进士,著名学者、文学家。著有笔记体小说《阅微草堂笔记》。 选C。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人。 7.综合性学习。(7分) 生活处处有语文,让我们展开一次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的活动,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吧!请你踊跃参加,按要求完成以下各题。 (1)为营造活动的气氛,请你拟写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次综合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分成不同专题小组搜集资料。(3分) 第一小组:搜集巧用了成语的广告 第二小组: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小组: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参加了第二小组的搜集活动,并把搜集到的资料汇编成册,请为这个小册子命名。(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第二小组:找出生活中的错别字 第三小组:讨论同音字作广告语的利与弊(可作辩论会) (3)命名:生活中的语文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东营中考)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13分)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②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④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曰:“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宋祁《雁奴后说》 ①瞑:通“眠”。②陂薮(bēisǒu):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称。③:乱麻绳。④唼(shà):水鸟吞食声。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如:_____________ ②须其夜艾 艾:_____________ ③阴布大网阴:_____________ ④叹其以诈相笼 笼: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依照 ②止,尽 ③暗中,暗地里 ④笼罩,捕捉 9.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久什么也没看见,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 10.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告诉我们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方面,却不知道另一方面的人很多,是可以根据常理主观地推断的。乙文的雁奴在人们点燃火把时都开始大声的报警之后,反复几次之后雁群不再相信雁奴失去了警觉性,而雁奴害怕大家去啄它,也不敢叫了,导致雁群都被捉住的故事,讽喻只看表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以至以怨报德的现象。 答案:甲文讽喻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致“主观臆断”的现象;乙文讽喻只看表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以致以怨报德的现象。 11.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考查对写作方法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两文都不是单纯的说理,而是通过讲故事让人明白道理。借事说理指运用通俗化、趣味化的方法,以典型的案例情节作为主体部分,让教育对象(观众、听众、受众等)更容易的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答案:①借事说理或寓理于事。作用:能使读者于生动具体的事件中领会作者所阐释的道理,更加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②叙议结合。作用:使读者既能获得具体的感受,又能获得理性的感悟,进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附 雁奴是雁群中最小的一只,性格非常机警。每次雁群晚上睡觉时,唯独雁奴不睡,为它们守夜。有时稍微听到有人的声音,一定先大声叫唤,雁群就鸣声杂乱地飞去。后来乡里的人设下更加巧妙的陷阱,专门用来对付雁奴。于是先找到雁群常栖息的湖边地带,暗中铺下大网,并在网的附近挖好洞穴。白天雁群不在,人们就拿着牵网的麻绳藏于洞中,等到天快要放亮时,人们就在洞外点火,雁奴最先警觉而鸣叫,(人们)立刻灭掉火。雁群惊醒不见有什么动静,就又栖息睡觉。于是人们屡次点火,雁奴屡次鸣叫,雁群屡次惊醒;惊醒了而又什么都没发生,雁群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轮番啄食、攻击它,然后又栖息睡觉。过了一会儿,(人们)又点火,雁奴害怕雁群再啄击它,不敢鸣叫报警了。人们没有听到雁奴的鸣叫,就拉绳张网,大概十只鸟中能捉住五只。 (二)阅读《伟大的悲剧》选段,完成12~16题。(13分)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遗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遗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2.为什么斯科特上校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写日记?这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遗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体现了他坚忍不拔的精神。 13.斯科特将“我的妻子”改成“我的遗孀”,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遗孀”的意思是“某人死后,他的妻子称为某人的遗孀”。这是斯科特面对死亡时所表现出的冷静、坚韧的性格以及他对妻子深深的爱。 14.文中为何要写“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国王悼念英雄表现出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答案:“国王”是英国人民的代表,以此突出他们心灵的无比高尚,表现了人们对他们的敬仰。 15.“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一句中“这些”指代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考查代词的指代作用。“这些”所指代的内容,大多都指此代词前面的内容。 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16.最后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考查对文段作用的把握能力。末段一般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答案: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是全文的主旨句,起点题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14分) 马的眼镜 莫 言 吴先生为我们讲课,应该是在年的冬季,前后讲了十几次。他穿着一件黑色呢大衣,戴一顶黑帽子,围一条很长的酱紫色的围巾。进教室后他脱下大衣解下围巾摘下帽子,露出头上凌乱的稀疏白发,目光扫过来,有点鹰隼的感觉。他目光炯炯,有两个明显的眼袋,声音洪亮,略有戏腔,一看就知道是讲台上的老将。因为找不到当年的听课笔记,不能准确罗列他讲过的内容。只记得他第一节讲杜甫的《兵车行》。杜诗一千多首,他先讲《兵车行》,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因为我们是军队作家班。这首诗他自然是烂熟于心,讲稿在桌,根本不动,竖行板书,行云流水——后来才知道他的书法也可称“家”的——他的课应该是非常精彩的,他为我们讲课显然也是十分用心的,但由于我们当时都发了疯似的摽劲儿写作,来听他讲课的人便日渐减少。最惨的一次,偌大的阶梯教室里,只有五个人。 这也太不像话了,好脾气的徐怀中主任也有些不高兴了。他召集开会,对我们提出了温和的批评并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一次吴先生的课,三十五名学员来了二十多位,怀中主任带着系里的参谋干事也坐在了台下。吴先生一进教室,炯炯的目光似乎有点湿,他说:“同学们,我并不是因为吃不上饭才来给你们讲课的!”这话说得很重,许多年后,怀中主任说:“听了吴先生的话,我真是感到无地自容!”吴先生的言外之意很多,其中自然有他原本并不想来给我们讲课,是徐怀中主任三顾茅庐才把他请来的意思。那一课大家都听得认真,老先生讲得自然也是情绪饱满,神采飞扬。 吴先生讲庄子《秋水》篇那一课,就是只来了五个人那一课。那天好像还下着雪——我愿意在我的回忆中有吴先生摘下帽子抽打身上的雪花的情景。我们的阶梯教室的门正对着长长的走廊,门是两扇关不严但声响很大的弹簧门。吴先生进来后,那门就在弹簧的作用下“哐当”一声关上了。我们的阶梯教室有一百多个座位,五个听课人分散开,确实很不好看。我记得阶梯教室南侧有门有窗,外面是礼堂前的很大一片空场。因为我坐在第七排最南边的座位上,侧面便可见到窗外的风景,那天下雪的印象多半由此而来。我记得我不好意思看吴先生的脸。 虽然只有五个人听讲,但吴先生那一课却讲得格外昂扬,好像他是赌着气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先生朗声诵读,抑扬顿挫,双目烁烁,扫射着台下我们五个可怜虫,使我们感到自己就是目光短浅不可以语于海的井蛙、不可以语于冰的夏虫,而他就是虽万川归之而不盈、尾闾泄之而不虚,却自以为很渺小的北海。 讲完了课,先生给我们深深鞠了一躬,收拾好讲稿,穿戴好衣帽,走了。随着弹簧门“咣当”一声巨响,我感到这老先生既可敬又可怜,而我自己,则是又可悲又可耻。 因为当时我们手头都没有庄子的书,系里的干事便让我将《秋水》、《马蹄》这两篇文章及注解刻蜡纸油印,发给每人一份。刻蜡纸时我故意地将《马蹄》篇中“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中“月题”的注释刻成“马的眼镜”,其意大概是想借此引逗同学发笑吧,或者也是借此发泄让我刻版油印的不满。我没想到吴先生还会去看这油印的材料,但他看了。他在下一课讲完时说:“月题”,是马辔头上状如月牙、遮挡在马额头上的佩饰,不是马的眼镜。然后他又说——我感到他的目光盯着我说——“给马戴上眼镜,真是天才!”——我感到脸上发烧,也有点无地自容了。 毕业十几年后,有一次在北大西门外遇到了吴先生,他似乎老了许多,但目光依然锐利。我说:吴先生,我是军艺文学系毕业的莫言,我听过您的课。 他说:噢。 我说:我听您讲庄子的《秋水》、《马蹄》,很受启发,写了一篇小说,题目叫《秋水》,写了一篇散文,题目叫《马蹄》。 他说:噢。 我说:我曾在刻蜡纸时,故意把“月题”解释成“马的眼镜”,这事您还记得吗? 此时,正有一少妇牵着一只小狗从旁边经过,那小狗身上穿着一件鲜艳的毛线衣。吴先生突然响亮地说: “狗穿毛衣寻常事,马戴眼镜又何妨?” (选自《文汇报》年3月16日,有删节) 17.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吴先生授课的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针对性,学识广博;声音洪亮,板书漂亮;情绪饱满,神采飞扬。 18.我感到这老先生“既可敬又可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老先生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因而可敬;听课的学生逐渐减少、知识不受尊重,因而可怜。 19.“我愿意在我的回忆中有吴先生摘下帽子抽打身上的雪花的情景”,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突出先生的敬业认真;渲染了环境的清冷空旷;照应下文我的羞愧尴尬。 20.试分析两处画线句流露的不同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处:对我治学不严肃、游戏学术的嘲讽; 第二处:对世事颠倒的戏谑与宽容,见怪不怪的无可奈何。 三、写作(40分) 21.请以“慢下来,会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2)不少于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的关键词是“慢”和“精彩”,“慢”是原因,“精彩”是结果。这样就可以确定文章的一个重点就是“怎样慢”和“如何精彩”,从而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和热爱这一主题。 慢慢阅读,欣赏到语言文字表现的美妙意境和深刻含意;慢慢行走,慢慢观看,体会到了生活的惬意幸福和风景的美妙(水城慢生活,尘世幸福多);慢慢做手工(画画),创造了美妙精彩的手工艺术品(慢工出细活);把自己的心情放慢,不急不躁,平和自然,淡定从容,就会发现,环境很美,人很美,生活很精彩。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中考语文知识汇总(3.17.整理) 部编语文七八年级下册教学参考(3.6.整理) 班主任工作汇总(3.6.整理)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知识汇总(2.15.整理)中考语文知识汇总(2.10.整理)中考名著知识汇总(2.10.整理) 名著阅读:《骆驼祥子》复习要点 名著阅读:《海底两万里》复习要点 名著阅读:《创业史》复习要点 名著阅读:《红岩》复习要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tiliana.com/mtljz/6594.html
- 上一篇文章: 草堂浣花集818
- 下一篇文章: 鹅掌柴盆景鹅掌柴附石盆景,一招催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