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博物院长春宫东梢间陈设

北京天聚阁国际拍卖

而事实上,将中国瓷器放在一个古今中西艺术碰撞的环境之下,也会显得毫无违和感,比如火遍网络的安思远的纽约第五大道上的豪宅,中国瓷器,就成为了室内陈设的重要部分:

安思远的纽约第五大道上的豪宅

本次明轩一间屋中瓷器部分图录的拍摄,可能是有瓷器拍卖以来,场景做得最为特别的一次!

LOT

清康熙粉青釉暗刻海水龙纹莱菔尊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高19.5cm

RMB:2,,-4,,

来源:

1.香港苏富比,年11月28日,编号。

2.香港求知雅集会员收藏。

展览:

1.求知雅集珍藏中国古陶瓷展,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香港,年。

2.中国名陶日本巡回展·港台名家收藏陶瓷精品,日

本桥高岛屋,东京,年。

出版:

1.《求知雅集珍藏·中国古陶瓷展》,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香港,年,编号。

2.《中国名陶日本巡回展·港台名家收藏陶瓷精品》,日本桥高岛屋,东京,年,页17。

莱菔尊又名萝卜尊,乃康熙时御窑厂新创之器型,此型制器物多不施彩绘,独以釉色取胜,所施釉色有豇豆红釉、天蓝釉、冬青釉等,是康熙帝王钟爱的书斋陈设雅器,仅供御使用,产量稀少,至康熙朝后罕有烧制,极为珍贵。此莱菔尊外壁施粉青釉,釉色青绿淡雅,彷若明湖水净之色,腹部饰以浅浮雕海水螭龙纹,三爪螭龙凌驾于汹涌海水之上,一跃而出,似有呼风唤雨之势。本器来源显赫,早在年,此尊已现身香佳士得拍场。年展览于“求知雅集珍藏中国古陶瓷展”并著录于《求知雅集珍藏·中国古陶瓷展》,年展览于日本东京桥高岛屋“中国名陶日本巡回展·港台名家收藏陶瓷精品”,流传有序,弥足珍贵。

参阅:左图:故宫博物院藏品

中图:香港佳士得,年11月3日,编号

右图:纽约苏富比,年9月16日,编号。(成交价:USD2,,)

作为康熙朝名品,莱菔尊在市场上早已拍出千万元级的价格,堪称是博物馆级的重要藏品。

LOT

清康熙豇豆红釉柳叶瓶

「大清康熙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

高15.6cm

RMB:2,,-3,,

出版:

《TheJ.InsleyBlairCollectionofChinesePorcelain》(贝莱尔藏中国瓷器),纽约,年,图版IV,号(图一)

来源:

1.美国纽约贝莱尔(-)旧藏。

2.原香港佳士得拍品

豇豆红釉为清代康熙晚期创烧的名贵单色釉品种,豇豆红釉之所以名贵,因其烧制难度极大,在施釉过程中,需巧妙处理铜在器身各部位存在的形态,才使得非常容易变化的铜色保持美丽的红色,氧气如果超过所需的限度,氧化部分的铜会由红变成绿斑,这本是烧制中的缺点,但被世人誉为“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因此,每一件豇豆红都会因为不同的色彩变化而有着独一无二的魅力。

年北京保利秋拍

清康熙天蓝釉柳叶瓶

成交价:万元

该种器型纤细,形似柳叶,故有“柳叶瓶”之称,又因隽巧秀美宛如亭亭玉立之佳人,又称之为“美人肩”。康熙一朝豇豆红釉器中,若论数量之稀少,当属柳叶瓶、蟠龙瓶等立件,故历来难求一见,本器来源显赫,为美国纽约贝莱尔旧藏,英斯利·贝莱尔(-)是最早一批鉴赏中国清朝瓷器之美的欧洲藏家,英斯利贝莱尔的祖父是十九世纪铁路大亨及企业家,对中国清代瓷器情有独钟,家中陈列的中国瓷器件件皆是精品,本品早在年就已有著录,更是难能可贵。

LOT

清康熙豇豆红釉镗锣洗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直径12cm

RMB:1,,-1,,

来源:

香港佳士得,年5月31日,编号。

有一件豇豆红的名品,康熙朝豇豆红制器,常为八件一套,为皇帝御制文房用品,若色美者成套陈设,颇感震憾,其地位之高不亚于同时期诞生的珐琅彩器。本件镗锣式,釉色娇艳粉嫩,绿色苔点浓淡相宜,仿若美人饮酒初醉,玉面微醺粉红之感,釉面光洁明亮,玻璃质感强,属于同类中的高颜值耐看型。

年北京保利春拍

清康熙豇豆红釉镗锣洗

成交价:万元

北京保利曾于年6月6日以万元售出一例清康熙豇豆红釉镗锣洗,编号,可资参考。

LOT

清康熙五彩花神杯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

诗文:「风花新社燕,时节旧春农。」

直径6.5cm

RMB:,-1,,

来源:

1.伦敦佳士得,年12月14日,编号。

2.中国嘉德,年5月15日,编号3。

花神杯乃清代御瓷之名品,是康熙年间创烧的成套时令酒具,将绘画、诗词、书法、篆印融于一体,具有极高的艺术品味与文人气息,成为后世典范。

年北京保利十五周年拍卖会

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神杯

成交价:1.亿元

北京保利一整套12只的五彩十二月花神杯曾拍出1.亿元,本器所绘纹异于常见之四月牡丹杯,因题诗节选于薛能的《桃花》诗,应原为三月桃花杯所用,在此却应用于四月牡丹杯,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而为之,极为珍罕。而本品来源清晰,流传有序,曾于年12月14日伦敦佳士得售出,其后于年5月15日现身中国嘉德拍卖。

LOT

清康熙釉里红花卉纹苹果尊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直径9.6cm

RMB:3,,-6,,

来源:

欧洲私人收藏。

康熙十九年三藩之乱既为平定,开启清宫御瓷贡奉之例。遂启有清一代御瓷美学艺术之新境地。因此次督造长官为臧应选,故世称“臧窑”,成功烧造釉里红并使其再度成为御瓷品类是“臧窑”的杰出贡献之一。臧窑制文房雅具开创清宫御瓷文玩之先河,反映康熙一朝文人典雅的审美情趣。如这种苹果尊应是宫廷书斋文房用具,烧造量极少,均为康熙皇帝的御用之物。陈浏《陶雅》有记载:“苹果尊于苹果绿之外,又有天青、釉里红两种,皆珍玩也。”本品腹部环绘莲花、牡丹、菊花、茶花四朵,绚丽盛放,风姿绰约,釉里红发色妍丽,宛如美人初醉,底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秀润而不失锋芒,为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年“臧窑”所出御瓷之标准写法。

年北京保利春拍

清康熙釉里红牡丹纹苹果尊(一对)

成交价:万元

年北京保利春拍上有清康熙釉里红牡丹纹苹果尊一对,拍出万元高价,可作参考。

LOT

清雍正白釉双耳盘口橄榄瓶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高26.8cm

RMB:2,,-2,,

来源:

香港苏富比,年4月8日,编号。(成交价:HKD2,,)

雍正皇帝素以喜好清雅著称,其御瓷讲究简约而含蓄,尤偏爱白釉瓷之素雅莹润,传世所见白釉器精美之作多为宫中所藏,据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最早记载年希尧榷陶的史实就是雍正皇帝令其仿烧前朝白瓷。“雍正四年五月十三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太监雅图交白瓷把杯一件,交年希尧照样烧造。钦此。”本品为雍正白釉之精品,甚为珍罕。

参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查阅公私典藏,与本品相似白釉器,传世者凤毛麟角,仅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二例清雍正仿汝釉双耳洗口瓶,其造型、款识及尺寸与本器极为相近,仅釉色不同,可资比较。

LOT

清雍正斗彩福禄绵绵大盘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直径27cm

RMB:,-1,,

备註:瑞典私人藏家旧藏

雍正的斗彩可谓的陶瓷史上不可复制的经典,红彩的纯正匀净,绿彩的娇嫩青翠,黄彩的明快润泽,在本件中得到最佳的展现。四爷具有近乎苛刻的审美性格,非常留意宫廷艺术品的制作,对瓷器纹饰讲究“文、雅、精、细”,为达此效果往往不惜多次修改稿样,直至感觉完美方罢。雍正斗彩可分作两类:一类是仿明成化斗彩制品;一类是本朝自创款式。而此盘从其纹样及色彩来看,即属于后者,完美的再现了雍正一朝斗彩瓷器的精髓所在,韵味悠长。相同作品见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和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收藏。

参阅:年北京保利春拍

清雍正斗彩福禄绵绵大盘

成交价:万元

LOT

清雍正仿永乐青花花鸟纹抱月瓶

高29.2cm

RMB:1,,-2,,

来源:

伦敦苏富比,年7月8日,编号。

清雍正仿明永乐青花抱月瓶,瓶身二面均绘花鸟纹,其型制、纹饰均为仿明永乐式样,所绘青花点染,仿永乐苏麻离青料之铁锈斑效果,且著意不落款。据《清档》记载,雍正帝曾不止一次遣送清宫所藏瓷珍至景德镇以资效仿,为了达到与永乐本朝一致,通常无款,亦指本器。

年香港佳士得秋拍

清雍正青花喜上眉梢抱月瓶

成交价:万港元

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一例清雍正青花喜上眉梢抱月瓶拍出万港元,可作参考。

LOT

清雍正宝石蓝釉花囊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高15.9cm

RMB:3,,-5,,

来源:

欧洲私人收藏。

蓝釉创烧于元代景德镇窑,是以天然钴料为着色剂的高温釉,至宣德朝烧造工艺纯熟,蓝釉质感凝厚,色泽艳美犹如蓝色宝石一般,故称之为“宝石蓝釉”,闻名于世,亦是唐英《陶成纪事碑》中“仿古采今”的五十七种釉色之一。雍正皇帝对这种蓝釉极为钟爱,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雍正十二美人图》中就有此种蓝釉器出现。本品釉色恬静深蔚,纯净无瑕,犹如蓝宝石般晶莹,荡漾出一股华贵之气,应属御窑厂为雍正皇帝个人偏爱所专门设计的创新花器之一。

4年北京翰海迎春拍

清雍正青花缠枝花卉尊

成交价:万元

查阅世界公私收藏,仅见北京翰海于4年1月12日售出一例清雍正青花缠枝花卉尊,编号,其造型与本器极为相近,且款识之笔法如一人所书,仅装饰技法不同,可资参考。

LOT

清乾隆御制洋彩锦上添花福寿如意甲子万年转心笔筒「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高12.7cm

RMB:4,,-5,,

著录:

《人民政协报》,年1月7日,第四版。

来源:

北京同仁堂乐家旧藏

乾隆一朝成为中国制瓷业之巅峰时代,在传奇督窑官唐英的呕心沥血之下,乾隆早期,更是诞生了一批设计奇巧的御瓷,成为了中国陶瓷史上不可复制的经典。诚如《陶雅》所称:“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致,几于鬼斧神工。”此式旋转笔筒乃乾隆初期督窑官唐英榷陶时期的创新之作,乃为博龙颜大悦,耗尽心力精进呈览之烧造品。本器腹部中央以葫芦、叶藤作连续图案装饰,其壁上、下部分合画成葫芦瓜形开光,其内于黄釉地上墨书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天干、地支依次相配,配合转一轮其最小公倍数为六十,可以组成一甲子六十年,即是中国的万年甲子历,不仅能灵活查干支纪年,还有祝愿皇帝统治循环往复,万年不断之意。此笔筒烧造方式极为繁复,为分体烧造,因需顾及到许随意变换天干地支,筒壁上下皆可旋转配合,复杂程度超乎想象,其每一个部件尺寸都要经过精心计算,反复烧制,器身各部分若有毫厘之差就会前功尽弃,成品率极低。

年北京保利秋拍

清乾隆御制洋彩「江山一统」八卦玲珑旋转笔筒

成交价:万元

年北京保利一件清乾隆御制洋彩「江山一统」八卦玲珑旋转笔筒,拍出万元高价,可作比对。

LOT

清乾隆仿孢子石纹釉小印盒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直径6.8cm

RMB:1,,-1,,

出版:

1.《清代彩瓷》,东方陶瓷学会,伦敦,年,编号。

2.《清代艺术》,东方陶瓷学会,伦敦,年,编号。

3.《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年,卷2,编号

展览:

1.“清代彩瓷”,东方陶瓷学会,伦敦,,编号。

2.“清代艺术”,东方陶瓷学会,伦敦,,编号。

3.“玫茵堂收藏中国陶瓷”,大英博物馆,伦敦,年,编号。

4.“EvolutiontoPerfection-ChineseCeramicsfromtheMeiyintang

Collection”,Sportingd’Hiver,蒙地卡罗,年,编号。

来源:

1.亨利戛纳(HarryandLadyGarner)爵士夫妇旧藏。

2.伦敦苏富比,年6月8日,编号。

3.香港苏富比,年4月7日,编号13。

4.玫茵堂旧藏,瑞士。

5.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编号SO。

6.北京保利,年6月19日,编号。

正所谓“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致,几乎鬼斧神工。”唐英督陶时期“唐窑”之“仿生瓷”乃唐英制器极高瓷艺之代表,本器即为一例。仿石纹釉创烧于雍正而盛行于乾隆,属低温颜色釉,需用近似于各色石质的彩釉于烧好的瓷胎上勾绘石头纹理,再二次入窑低温烧成,于纹理空隙间见洞石之奇谲效果,虽曰人工,宛若天成。此种釉彩为唐英所钟爱,而本器落标准御窑乾隆六字篆书款,故此类文房定位为乾隆皇帝私人定烧之物,制作精湛,即有别于唐英自用之物,故更为珍稀。本器来源显赫,流传有序,先后为亨利戛纳(HarryandLadyGarner)爵士夫妇、玫茵堂、北美十面灵璧山居递藏,可见诸多名家对此物之珍爱与追求。

LOT

清乾隆仿官釉马蹄式水盂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直径8cm

RMB:1,,-1,,

来源:

上海金尔珍旧藏。

宋官窑器釉色天青,以之清淡含蓄为后世推崇,雍乾两帝对宋代瓷器珍视有加,不惜下发内府收藏的宋代古物让御窑厂对照仿制。唐英《陶成纪事碑》中“铁骨大官釉”便为仿官釉,将仿官瓷置于五十七种供御品类之首,可见帝王对其之厚爱与尊崇。本品通体施仿官釉,釉质腴润,超凡脱俗,圈足饰褐色护胎釉,以仿宋器“紫口”、“铁足”之意,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为乾隆早期御窑落款,查阅世界公私收藏,就目前所见并无与本器一致者,应属孤品。本器流传有序,为金尔珍旧藏。金尔珍(0-),与吴昌硕、任伯年等金兰结拜,人称少芝四弟。与日本著名学者、西泠印社社员河井仙郎和长尾甲友善。

LOT

清乾隆粉彩七珍象宝、马宝两尊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象:高26.1cm直径10.6cm马:高26.8cm直

径10.6cm

RMB::,-,

来源:

欧洲私人收藏。

“七珍”为佛前供器,原为古印度神话中转轮王福力所生之宝。一为轮宝,降伏四方恶魔;二为白象宝,佛以形象教人;三为绀马宝,驱驰四方,跋涉生死大海;四为神珠宝,净浊水;五为玉女宝,为转轮王之供养;六为主藏臣宝,掌宝藏;七为将军宝,是转轮王的护法神。乃清宫佛供法器之代表。清乾隆帝笃信藏传佛教,不惜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命景德镇御窑厂、宫廷造办处制造各种佛教用品,且亲自对其用途、造型、纹饰给予具体指导,《清档》中将“七珍”称之为“七宝”,乾隆皇帝曾多次下旨烧造礼佛七宝。此两尊七珍即是白象宝和绀马宝,七珍模型以雍和宫所陈列最具代表性,除了殿堂所供奉的木制漆金七珍模型外,还藏有金嵌珠七珍、铜质鎏金七珍和银质七珍多件,均由莲花底座、供托和七珍模型组成,其中以瓷质七珍最为罕见,传世者凤毛麟角。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品

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乾隆粉彩七珍象宝、马宝,其造型与本器极为相类,可资参考。

LOT

清乾隆青花云雷纹环耳豆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高17.2cm

RMB:,-1,,

清高宗钟情搜集商周青铜礼器,并摹仿宋代《宣和博古图》体例编纂《西清古鉴》及《宁寿鉴古》,仰瞻先贤典仪庙堂之高,追溯高古之品格,本器摹战国时期青铜豆为形,其青花发色艳丽,笔法工整严谨,以当朝材质蕴上古遗风,将古代青铜器雄浑神秘之精髓与高超的制瓷工艺揉为一体,实为清代官窑临古佳作。

参阅:左图:故宫博物院藏品

右图:6年香港佳士得.6万港元

此类器型传世极少,香港佳士得6年秋拍“玉剪霓裳—张宗宪御制瓷器珍藏”专场亦有一例乾隆青花豆,其造型、纹饰与本器极为相类,成交价为.6万港元,可资参考。

LOT

明万历青花五彩荷塘游龙纹出戟尊

款识:「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高18.1cm

RMB:1,,-2,,

来源:

1.日本山中商会旧藏。

2.中贸圣佳,年6月18日,编号。(成交价:RMB2,,)

展览:

1.中国及朝鲜古代艺术品展览,东京,日本美术协会,年5月28日-5月29日。

2.东瀛遗珠—山中商会及日本旧藏工艺精品特展,北京,年6月3日-6月16日。

著录:

1.《中国及朝鲜古代艺术品展览》,山中商会,年,编号。

2.《东瀛遗珠—山中商会及日本旧藏名窑瓷器》,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页-,图58。

万历五彩冠称古今,独步一时,素以色彩浓艳,画风写意闻名于世,特别是这一时期的青花五彩器将发色苍翠的回青料与釉上五彩巧妙搭配起来,形成一种交相辉映的强烈美感,为历代藏家所追捧,可与永宣青花和成化斗彩比肩。此尊取商周青铜尊为形,其口沿内壁绘荷塘游龙纹一周,口外壁、腹部亦绘荷塘游龙纹,间以青花回纹相隔。高圈足自上而下分别绘五彩荷塘纹与青花海水纹。画面布局考究,青花色泽靓丽,五彩鲜明浓艳,绘画飘逸洒脱,极具神采。本器来源显赫,为日本山中商会旧藏,曾展览于年,东京,中国及朝鲜古代艺术品展览、年,北京,东瀛遗珠—山中商会及日本旧藏工艺精品特展中现身,其最早的著录可以追溯到年山中商会《中国及朝鲜古代艺术品展览》上。

年北京保利秋拍

明万历青花五彩龙纹出戟尊

成交价:万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轩一间屋这件堪称是存世的孤品,故宫藏有一件类似器型纹饰的纯青花出戟尊,而年北京保利秋拍则有一件纯五彩出戟尊,而这件则是青花加五彩,极为特殊。

LOT

明万历青花龙凤婴戏图盖盒

款识:「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长32cm宽20.5cm高11cm

RMB:,-1,,

来源:

欧洲私人收藏。

本品堪称明万历朝御瓷之翘楚。以上品回青料作绘,盖面正中以双勾线青花开光,内饰十六子婴戏图,顽童在庭院中欢快嬉戏,姿态各异,或扮师教学,或放风筝,执旗、斗草、下棋、牵车、骑竹马、捉蝶等,稚趣可爱,笔法稚拙,生动传神,将童稚世界的无忧无虑表现的淋淋尽致。本器之纹饰婴戏图取自《诗经》,乃歌颂周文王子孙众多,寓意多子多孙,多福多寿,子孙昌盛,万代延续,这也是当时万历皇帝对多子多福美好愿望的一种体现。8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有一件明万历青花十六子婴戏图镂空盖盒,当年就拍出了.75万港元,该盒与本器造型、纹饰极为相近,可资参考。

LOT

元青花岁寒三友盖罐

高14.5cm,宽3.2cm

RMB:,-1,,

出版:

1.《LoanExhibitionofChineseBlueandWhitePorcelain14thto19thCenturies》,东方陶瓷学会,伦敦,年。

2.《Artecinesechineseart》,威尼斯,1。

展览:

1.“LoanExhibitionofChineseBlueandWhitePorcelain14thto19thCenturies”,东方陶瓷学会,伦敦,年12月16

日至1年1月23日。

2.“ArteCineseChineseArt”,威尼斯,1年。

来源:

小山富士夫旧藏。

蒙元之世,在波斯陶器上广泛使用已逾三百年之久的钴蓝料传至景德镇,与本土烧瓷技术结合,遂成举世闻名的元青花瓷器,铸就世界陶瓷史上璀璨夺目之篇章。本品通体以青花绘饰,腹部主题纹饰为岁寒三友图,其布局疏朗清新,笔意酣畅洒脱,青花发色苍翠妍丽,深入胎骨,兼有丹青之妙,为元代青花器之精品,保存至今,甚为难得。本器来源显赫,其展览记录可追溯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旧藏者小山富士夫(0-),日本古陶瓷研究权威,可称得上为文武全才式的研究中国陶瓷的学者、专家、陶艺家,对中国陶瓷文化与艺术怀有着深厚的感情。

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

元青花「岁寒三友」图罐

成交价:万港元

早在6年的香港佳士得春拍上,一件纹饰相类似的元青花「岁寒三友」图罐拍出万港元,可作比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tiliana.com/mtlhy/11069.html